第04:纪念太仓解放72周年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1年05月13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温72年前的新生时刻

  

  

  □本报记者 张立 张瑜 周西

  

  72年前的5月12日,太仓全境解放,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72年后的今天,太仓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但我们不会忘记,也不应忘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我们透过一幅幅老照片、一页页史料的记载、一段段红色的记忆以及不多的历史遗迹,一起回到72年前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重温那段充满希望、激情燃烧的岁月。

  

  大军白茆口登陆  鹿河迎来光明

  

  今年93岁高龄的鹿河人高龙,依稀还记得鹿河迎来光明的那些天。

  “当年我刚20岁出头,一直在家务农,对于解放还没有概念。”高龙告诉记者,他只记得当时鹿河的街市上特别宁静,平日趾高气昂、搜刮民脂的国民党军警人员以及镇上的地痞流氓等都不见了。

  “当时觉得非常奇怪,直到有一天,街道公告栏贴出了布告,鹿河解放了。”高龙回忆说,解放军从江边登陆,由于国民党早已逃窜,解放鹿河时大军未鸣一枪。

  当年,解放太仓、嘉定、上海地区的解放军很多都是从白茆口登陆。“当时,大部分居民心存疑虑,还不太了解解放军。”高龙说,许许多多的解放军身穿军服,列队进入鹿河,场面壮观。军队由于连夜行军渡江,非常疲惫,就原地休整,等待命令。期间,他们利用周边门板等物品作为床铺,就地休息。

  “休息后,这些解放军将门板等放回原处,并把周边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为周边群众挑水、劈柴。”高龙说,最让他感动的是,军队的一位领导还挨家挨户询问,有无丢失物品,这让他们意识到解放军是人民的救星,彻底消除了他们的疑虑。

  84岁的周仁兴同样见证了解放军登陆鹿河的情景。“在解放上海前,好几位解放军就住在我家。”周仁兴的父亲是进步人士,当年那几位军人不吃百姓饭菜,每天小米果腹,非常艰苦。其父看不下去,便想办法购买了一点白米,送给解放军。“当时解放军是谢绝的,但拗不过父亲,他们走时将更多的小米留给了我们。”

  周仁兴告诉记者,当时他还年幼,解放军在休息时会陪他玩耍,那时候就觉得解放军不但高大英勇,而且和蔼可亲。

  

  见证太仓解放  参加干部培训

  

  陆冬泉是我市一位离休老干部,他不仅见证了太仓的解放,而且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在那个充满希望的5月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从一个高中生转变成了一个青年干部。

  陆冬泉告诉记者,他出生在1933年,1949年时是娄东中学的高一学生。4月23日南京解放消息传来后,学校就停课了。很快,国民党第308师进驻太仓并开始布防, 到处流传抓壮丁、抓地下党的消息,城内人心惶惶。5月上旬,璜泾、沙溪等地陆续解放,他还在认识的3位地下党员带领下参加了慰问解放军的活动,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了解放军,“没想到自己不久后也穿上了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牌的军装”。

  陆冬泉说,来到太仓的解放军大部分往上海方向进发,一部分向太仓城进军,攻打太仓城的战斗在5月12日晚上打响,解放军势如破竹,13日太仓城就解放了,他和几个同学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高兴地欢呼起来。战斗结束后,除了少量部队留驻太仓外,其余部队继续向上海进军。在随大军进驻太仓的接管干部的努力下,才几天时间,太仓城的秩序就得到了恢复。

  这时,陆冬泉认识的地下党员又告诉他一个消息,太仓县委决定举办干部培训班,问他愿不愿意参加,陆冬泉和几位同学高高兴兴报了名。

  陆冬泉介绍说,5月25日,离太仓解放才过去13天,培训班就开班了,苏州地委书记以及太仓县委书记、县长等领导先后到培训班动员、讲课。学员共70人,大家虽然吃的是大锅饭,睡的是地铺,但情绪高涨,学习非常刻苦。

  10多天后,培训班结业了,学员们也分配到了工作。陆冬泉被分配到当时的新毛参加征粮工作,完成了从高中生到青年干部的转变。他回忆说:“我们配发了土黄色的军装、军帽,虽没有帽徽,但胸前标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几个字。”

  

  激战3小时   太仓迎新生 

  

  “现在大家熟悉的《解放太仓示意图》是40多年前由离休干部顾文彦画的,他就是当初领解放军攻打太仓的向导之一。”市史志办工作人员章昌健告诉记者。

  1949年5月初,人民解放军抵达太仓境内。在太仓武工队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先后解放了璜泾全区和沙溪、双凤、浮桥等区的部分乡镇。太仓县委、县政府进驻沙溪镇办公,区、乡、镇干部立即奔赴已解放地区的各自岗位开展工作。

  5月12日,人民解放军开始向上海外围的昆山、太仓、嘉定3座县城发起进攻。这天上午,二十九军大部队抵达岳王、牌楼、浏河一线,在浏河南岸歼敌1个营,然后继续南下,向上海月浦挺进。解放军二十八军八十三师二四七、二四八团及华东军区警备八旅1个营的指战员,进抵毛家市一线。解放军分别在太仓县城的东门、北门、西门设置了兵力,形成了一个包围圈,还在南门附近布置了大量军力,准备伏击逃窜的敌人。晚上8时许,战斗正式打响。

  站在县府街东城河桥上,章昌健指着北边的河岸说,这里原来是太仓城的东城门,当时东城门外有碉堡群。在解放军攻打东门的时候,国民党军队还放火烧了东门街企图阻挡解放军,所以解放军先把东门外的碉堡群扫除,然后攻打东城门。英勇善战的解放军爆破组炸开了东城门,突破了国民党守军的防守。解放军攻进东门后,无心恋战的国民党军队全面溃败向南逃窜,解放军乘胜追击,在南门歼敌一部,又于浏河塘桥歼敌600余人,残敌向上海方向逃窜。

  “这就是《解放太仓示意图》上的东亭子桥。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如今东城门一带只剩下了这座东亭子桥。”章昌健边说边指着东亭子桥。

  古老的石桥在初夏的烈阳下静静横卧在小河上,章昌健看着石桥,继续讲述当年那段历史,他告诉记者:“当晚11时,太仓解放以后,地下党员顾文彦马上回到原毛家市东面的一座双林庙,向县长浦太福汇报太仓已经解放的消息。第二天清早,太仓县委、县政府的干部进驻太仓,太仓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因此我们将5月13日定为太仓解放纪念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民生
   第04版:纪念太仓解放72周年
   第06版:新闻·网事
   第07版:周刊·乐活
   第08版:市场·消费
重温72年前的新生时刻
太仓日报纪念太仓解放72周年04重温72年前的新生时刻 2021-05-13 2 2021年05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