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周刊·墨妙亭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1年04月23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巍峙与太仓情缘

  

  

  □宋祖荫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在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文艺活动中,尤其是在去年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时候,这首耳熟能详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一再传唱,让我们记住了歌曲的作曲者周巍峙。

  周巍峙(1916年-2014年),1937年参加八路军。著名音乐家,曾担任文化部代部长、中国文联主席。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成果特别奖、突出贡献老一辈音乐家奖等荣誉。他担任总指挥之一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更是让我们这代人曾经那么痴迷。由于周巍峙在《东方红》中所表现出的杰出组织才能和艺术才能,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较高评价,称其为“既懂业务又能做行政领导的人才”。

  1996年12月,80岁高龄的周巍峙出任中国文联第六届主席,进入新世纪后连任第七届主席,第九届名誉主席。作为一名音乐艺术家,又有相当繁忙的行政工作,他还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指导地方文艺工作。他的秘书唐晓刚坦言,周老出差去得最多的地方,以县级市为例,非江苏太仓莫属。就地理位置而言,太仓毗邻上海,与江浙一带的城市靠近,来去也方便,更为重要的是太仓有周老牵挂的吴晓邦舞蹈艺术馆,有太仓结识的忘年朋友,因此周老与太仓结下了不解情缘。

  吴晓邦(1906年-1995年),20世纪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先驱者、开拓者和实践者,杰出的舞蹈家、理论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舞协主席等职。1906年,吴晓邦出生于太仓古镇沙溪,是太仓走出去的一代杰出文化名人。

  1995年,吴晓邦在北京逝世。为了缅怀这位中国新舞蹈艺术的播火人,中国舞协决定就筹建吴晓邦舞蹈艺术馆事宜与太仓方面商谈。1997年3月31日,在中国舞协常务副主席邢志汶的陪同下,81岁的周老在刚当选中国文联主席后不久,第一次来到晓邦的故乡太仓。在听取了相关部门汇报后,周老对太仓方面的规划设想非常满意。打这以后,为了吴晓邦舞蹈艺术馆的筹备、设计、施工、开馆等具体事宜,周老多次前来太仓,还与太仓文艺界人士结为莫逆之交。

  在此之前,全国政协会上有个提案,建议在吴晓邦的家乡设立吴晓邦舞蹈纪念馆,这个提案是由一位政协委员、《舞蹈》杂志编辑提出的。提案落实到江苏省,省里同意在太仓沙溪“小白楼”,即吴晓邦故居筹建纪念馆。后来,太仓市委、市政府安排吴炯明等人前去考察,觉得“小白楼”虽然是一幢欧式的独栋建筑,但体量不大,空间也小,且夹在老旧居民区里,进出交通不便,不适宜做纪念馆。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开始酝酿,在太仓市区选择一块地方,筹建吴晓邦舞蹈艺术馆。这样,在市区设立艺术馆,既方便客人瞻仰参观,又与“小白楼”的故居能够呼应起来。

  周老与吴晓邦是老战友、老朋友,又是晓邦舞蹈的老观众,十分推崇晓邦的新舞蹈艺术成就,赞赏他为中国新舞蹈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因此吴晓邦艺术馆筹委会由周巍峙与江苏省委副书记顾浩共同担任,还设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确保各项筹建工作稳步推进。此时,适逢太仓老城区内的太仓少年宫搬迁,准备在新区新开辟的宽敞笔直的东仓路旁,建造新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小剧场,附近还有实验中学,筹委会人员盘算今后可依靠活动中心,建造吴晓邦舞蹈艺术馆,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一切筹备工作顺理成章地进行。在这期间,周老在京听取中国舞协及太仓方面的专题汇报,并多次前来太仓关注吴晓邦舞蹈艺术馆的推进,了解相关进度,并作出相应指示。1996-1998年前后,周老虽然已届耄耋之年,但他仍不顾年迈的身体,亲力亲为,对艺术馆筹建工作非常上心。

  1997年12月5日,他从北京乘坐飞机到上海虹桥,径直到上海章永浩雕塑工作室察看吴晓邦雕塑小样。这尊吴晓邦雕塑站像,是艺术馆的重要组成,也是人们将来瞻仰艺术馆的“第一门面”,因此雕塑站像要体现舞者吴晓邦的精气神风范。周老等人观看小样后提出了修改意见。接着,周老马不停蹄地赶到太仓时已是中午12点,接待人员请周老先吃饭、午休,下午去现场。可周老执意先去现场看看。当时现场还是一片田野,周老顶着风雨,走在泥泞的田埂上,他步履轻松,灵活自如。周老说:“我在童年时代走惯了乡间小道,当年在延安的时候,还有沟沟坎坎。我们都走过来了。”一个多小时的冒雨考察,周老他们的衣服都淋湿了。周老看着选址地块,觉得非常满意。来到宾馆,周老风趣地说,现在吃得下饭喽。

  经过上海舞协的穿针引线,吴晓邦舞蹈艺术馆的设计方案由同济大学承担。当时,设计方出具了三套不同形态的建筑图纸。为了征求各方意见,筹委会决定召集筹委会成员拍板定夺。为了节省时间,周巍峙乘坐夜间火车,从北京赶到南京,与顾浩副书记等一起会面商议。在汇报会上,吴炯明做了建筑方案汇报。经过大家反复比较,最后决定采用圆形造型的艺术馆方案,从高处俯视比较符合舞蹈旋转状的元素,动静结合,融汇了民族性和舞蹈艺术的流线性,具有鲜明艺术特征。设计堪称巧妙,延续了吴晓邦先生的舞蹈之情。

  太仓方面负责纪念馆建设,舞协方面收集展品,分工协同,加快推进。期间,周老有时到上海、南京、苏州开会或办事后,总要顺道前来太仓。对吴晓邦艺术馆的筹建非常上心,非常惦记。

  吴晓邦新舞蹈思想研讨会,是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和太仓市政府共同打造的一个品牌活动。第二次研讨会于1998年12月17日在太仓举办,周老兴致勃勃前来参加,会议期间,还特意赴艺术馆基建工地视察。

  1999年5月15日,中国首家纪念性舞蹈艺术馆——吴晓邦舞蹈艺术馆在太仓落成开馆,也是国际上唯一以一位舞蹈家命名的艺术馆。该馆总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占地4000平方米,拥有两个展览厅和一个多功能厅,并有舞蹈房等设施,是海内外舞蹈界人士瞻仰和举办纪念活动的主要场所。周巍峙专程前来参加开幕仪式,为艺术馆开馆剪彩,吴晓邦铜像揭幕,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中国一代舞蹈宗师吴晓邦同志是中国第一个编演舞蹈作品讽刺旧社会黑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富有开拓性的舞蹈家;他是第一个在中国创办舞蹈教学机构,培养舞蹈人才,在各地推进新舞蹈运动的热心的教育家和领导人;他也是中国第一个系统研究舞蹈艺术的理论家。他对中国舞蹈创作、人才培养和舞蹈事业的推进和提高,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  

  周老与太仓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太仓,他一面推进吴晓邦舞蹈艺术建设,另一面也关注太仓文化建设。周老在太仓结识了许多文化、艺术、教育界的朋友,有的成为忘年至交。作为中国文联的主要领导,他非常关心基层文联建设,两次欣然为太仓文联题词“办实事,抓繁荣,为人民”“传统必须继承,艺术更贵创新”,勉励太仓文联大展宏图。2002年5月,周老参观太仓张溥故居,2007年走进太仓高式熊艺术馆,走进江南丝竹馆聆听了一场丝竹演奏音乐会,参加《吴炯明剧作集》首发式等活动。“一代舞魂”“福地文化”“太仓江南丝竹馆”“恒发摄影艺术馆”“高式熊艺术馆”……娄东大地留下了周老遒劲有力的题词。一个个题词的背后,都有许多真切感人的故事。这些具有太仓地域特色的场所,成为现代太仓的文化名片。

  古镇沙溪,吴晓邦的出生地。周老多次前来这里考察。这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它保存着明清临水建筑和漫长的古街,古老的小巷,古朴的古桥及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沙溪镇于2005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镇”花落沙溪,其间与周老的推动密不可分。打这以后,沙溪古镇保护拉开帷幕,各项工作风生水起。

  “身居高位,平易近人。不说套话,不讲虚话,不打官腔,对艺术的追求执着不已。”大凡接触过周老的太仓人,都留下了这样的深刻印象。周老,令人景仰的人生楷模。周老与太仓的情缘,似君子之交,如高山流水,成为太仓文化建设的一段佳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民生
   第04版:新闻·三农报告
   第05版:周刊·警方
   第06版:新闻·国内
   第07版:新闻·国际
   第08版:周刊·墨妙亭
周巍峙与太仓情缘
南园的花
南园春色
一元八角钱
寻访红色地名
太仓日报周刊·墨妙亭08周巍峙与太仓情缘 2021-04-23 2 2021年04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