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耀明
今年4月5日上午,太仓革命烈士陵园迎来了20多位年近花甲的老人,他们在郭永华烈士墓前列队献花、致敬!几十年了,郭永华烈士的这些战友,每到清明节都会如约而至。通过他们的回忆,笔者想努力还原郭永华烈士生前的点点滴滴……
——题记
时光回到1984年12月。
江苏太仓籍战士郭永华从部队回乡探亲的第二天,他父母就按习俗,为他和未婚妻办了定亲酒。第三天上午,正当双方家人还沉浸在喜庆和欢乐之中时,郭永华接到了部队发来的加急电报:“接电速归!”
军令如山。郭永华没有半点迟疑,他以最快速度打点行装、告别亲人,星夜兼程,按时赶回了部队当年的驻地——山东青州。
1984年的冬季异常寒冷。
齐鲁大地寒风刺骨,一片银装素裹,整座青州城变成了一个冰雪世界。就在这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接到赴祖国南疆参战命令的部队已吹响了“集结号”。郭永华所在部队的各项战备工作在紧张而有序地展开中。
1981年11月入伍的郭永华,此时已是一名超期服役的老兵。按照惯例,这个阶段的老兵们可以相对宽松一点,只等办好退伍手续,就可以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了。但是,今年的情况不同于往常。当郭永华手提行李、踩着冰雪回到部队时,马上就感受到了一种紧张而又凝重的气氛。
据他的老排长回忆,郭永华性格腼腆、为人谦虚、处事沉稳。入伍后,他用一年的课余时间自学完了高中课程,并取得了高中毕业证书。军事训练中,他更是从严要求、刻苦钻研。他参加团部组织的冲锋枪点射尖子比赛,取得了十发十中的好成绩,被评为步兵轻武器“射击能手”;参加单兵和班战术课目考核,也取得了优秀成绩。他因军政素质全面过硬,不到两年时间就被提升为副班长、班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郭永华所在团是师主力团。在参战誓师动员大会上,该团提出了“一日参战终身光荣,不立军功不回山东”的响亮口号。官兵们群情激奋、斗志昂扬,全团官兵都写下了请战书,有大半同志还写下了血书或遗书,纷纷表示为了保卫边疆,愿赴汤蹈火、精忠报国。郭永华也向指导员坚定地表示:“我是党员、是班长,又是战斗骨干,坚决要求留队上前线!”在退伍或继续留队的选择上,“走”与“留”虽然是一字之差,却意味着选择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郭永华的同乡战友黄振华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说:“那天郭永华对我说,‘我跟指导员谈过了,无论这次能不能去参战,我都决定留在部队,决不临战退却!’”
没过多久,郭永华和另外两名同乡战友一起被批准参战了。
1985年3月31日,郭永华随部队完成了近4000公里的战役机动,进至云南省文山州的文山、砚山地域,随即转入了紧张的临战训练。负重、战术、耐饥渴和耐高温等训练交替进行,他们每天在腿上绑着沙袋,负重翻越3至5座山头。为了让战友们尽快熟悉、了解预定战区的地形、敌情和战法,郭永华不顾高强度训练的疲劳,利用晚上时间查阅了大量关于热带山岳丛林地攻(防)作战的相关资料,并编写了几份通俗实用的训练教案。这些教案受到了团部的肯定,并向其他部队推广使用。因此,他还被指定为临战训练的班长教练员。
5月22日,郭永华所在团进入前沿阵地接防。
5月28日,郭永华担负临时军工任务。他带领全班战友冒着敌人的炮火,果断指挥、机动灵活,按时将弹药送到了指定位置,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5月30日夜,敌军利用我军部队刚刚接防、对战场环境不够熟悉和适应的时机,向我方前沿阵地30多个支撑点同时发起进攻。郭永华所在的九连奉命增援128高地和无名高地,与团二营顶住了敌军4个营的轮翻进攻。战斗持续了两天两夜,共毙伤敌军700多人。与此同时,最前沿211高地的1、2号哨位,因二营五连一个班6人牺牲、2人重伤被敌军占领。6月1日,郭永华带领全班奉命配属二排夺回211高地的1、2号哨位,当他们跃进至908高地时,上级命令他们临时改变任务,去增援111高地。在111高地上,郭永华他们坚守了7天6夜。
为重新夺回被敌军占领的211高地1、2号哨位,上级决定于6月9日晚发起攻击。211高地是一个直径不到百米、四周被高山包围着的小山头。山上原本长有郁郁葱葱的植被,因敌我反复争夺、轰炸以后,现在山上没有一棵树木,原来的石块被炸成了石子,与大量的弹片混杂在一起泛出一片灰白。担负这次进攻任务的部队是郭永华所在的九连。
八连的同乡战友张学明得到消息后,与同乡战友黄振华一起,带了2个菠萝罐头、3瓶香槟汽酒,于6月9日下午3 时左右找到郭永华,三人在隐蔽处坐下,谁也没有说话,只是一起默默地喝完了汽酒。临别时,张学明塞给郭永华一包没有开封的云烟后,3个年轻人6只大手紧紧地攥在了一起。
当日晚7时许,九连进入进攻出发阵地。这里恰好是黄振华所在八连的阵地。当黄振华听到郭永华那熟悉的声音时,连忙将他迎进了自己的猫耳洞。这时的郭永华与下午见面时已大不一样,只见他满脸汗水、浑身泥浆,身背报话机,肩挎冲锋枪,腰间还有手枪,胸前挂着一颗俗称“光荣弹”的手雷。黄振华一边递上毛巾让他擦脸,一边问:“老郭你这是啥情况?”郭永华笑笑说:“我参加突击队啦!连里开始不同意,是我争取来的。”参加突击队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时的黄振华强忍着胸中的波澜,给他竖起了一个大拇指。平静以后,黄振华对他说:“等你凯旋。我们一起喝庆功酒!”
晚9时,我军的炮声骤然响起。不久,九连的战士们从掩体里一跃而起,冲进了硝烟和火光之中。激烈的枪炮声此起彼伏,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天亮才渐渐稀落下来。10日上午,九连的战友们陆陆续续撤下来了,焦急等待了一个晚上的黄振华蹲守在他们必经的哨位上,不停地打听郭永华的消息。10点多钟,他遇到了一位负伤的副班长。这位副班长含泪告诉黄振华,在向211高地发起攻击的途时,敌人的一颗手雷落在了他同组战友李宗松跟前,千钧一发之际,郭永华将李宗松一把推开,自己却被炸得鲜血直流,腿不能动,左手也失去了知觉。正在这时,敌人的一发炮弹又落在了他身旁……
为了祖国,郭永华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2 岁!战后,他被追记二等功。
善后时,送回家乡的骨灰盒里只放了一套崭新的军装,并没有他的遗骸。他的生命已化作了祖国的山脉!
每年清明节,当年的一些同乡战友都会如约来到他的衣冠冢前凭吊。
2018年7月4日,几位战友还自费来到祖国的南疆,在郭永华烈士牺牲的211高地,敬上一瓶好酒、点上一支他最爱抽的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