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玲
每到一个城市,必定不能错过的,便是图书馆和书店了。
从经典的新华书店、书城,到大商圈里的言几又、钟书阁、西西弗、书盒……每每进到一个城市的书店,哪怕只是隐秘在街边的小店,都能让我漂泊的心安顿下来,一待便是良久,有时带走几本有眼缘的书,有时带走的只是充盈的心境。
当我孤身一人投身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计划,来到浙江温州工作的头一天起,注定了每天都会迎接一些生活或工作上的新挑战,温州带给我的最为温暖的,恐怕要数其散落在城市各处的“城市书房”了。书房建筑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各具特色。踏进书房,没有某些商业化书店的迷人咖啡香,却散发出书房特有的温馨气息。面积或大或小,格局和分布井井有条、自成体系。找个沙发坐下来,随手还能拿到目光所及之处的书,沙发坐感有着自家书房的舒适度。
不论是微雨的清晨、慵懒的午后,还是华灯初上的傍晚,只要愿意,“城市书房”的大门永远敞开着。踏进建筑装修风格各异的城市书房,靠近我爱读的那类书架,总能邂逅几本心仪的图书。翻开扉页,兴许有大家幽默调侃的并茂图文逗你一笑,兴许是一本心心念念了许久却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读的书,仿佛是旧友重逢,不肯再轻易放它而去了。随时随地,可以与毕飞宇对坐似的,与他幽默简练、一针见血的语言一起快意驰骋;可以跟随余华说故事的节奏,畅快淋漓的瞬间历经世事沧桑;也可以被贾平凹的文字表述功力牢牢吸引,直至忘却晨昏;还可以与马尔克斯一同经历《霍乱时期的爱情》……
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的温州人,向来以擅经商闻名,却在自己的城市里安置了这么多看似没有什么直接“经济效益”的“城市书房”,让我这样一个离家近千里的远方来客,也体验到亲切感和归属感。有众多古今中外大家陪伴的日子,全然没有了形单影只的孤独寂寞,反而把日子过得充实饱满了许多。
在一个靠近落地窗的座位坐下,椅子背后的窗外,是温州新城的中轴线,我在读书,也在阅城,心安意满。融入一个城市,只需一把椅子,安顿一颗漂泊的心,只需一本书。心安之处,便不觉离家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