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周刊·书香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1年02月19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人的后代

  

  

  □何济麟

  

  名人的后代,往往也是名人。比如,清末思想家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是建筑大师,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曾国藩的后人名人辈出:两个儿子,一个是著名的外交家,一个是著名的数学家。孙女曾宝荪是教育学家,曾孙辈多是学者,各有专长。著名化学家曾昭伦则是曾国藩之弟曾国潢的曾孙。前不久在英国病亡的钢琴家傅聪,其父是著名翻译家傅雷。

  名人的后代,相较于普通人,有着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以傅聪来说,他的成功,与傅雷的教育培养是分不开的。傅聪是世界一流的钢琴家,蜚声乐坛,饮誉中外,被人们赞誉为“钢琴诗人”。傅雷在《傅聪的成长》中写道:“傅聪3岁至4岁之间,站在小凳上,头刚好伸到和我的书桌一样高的时候,就爱听古典音乐。只要收音机或唱机上放送西洋音乐,不论是声乐还是器乐,也不论是哪一乐派,他都安安静静地听着,时间久了也不会吵闹或是打瞌睡……我是存了这种心,才在他7岁半进小学四年级的秋天,让他开始学钢琴的。”傅雷为傅聪请了钢琴老师,家里没有钢琴,先是租琴,等傅聪立志学琴了,才买了一架。傅雷给傅聪讲贝多芬、莫扎特、肖邦、巴赫、李斯特的故事,这些世界钢琴大师,从小在傅聪心里扎根发芽。为了让傅聪专心学琴,傅雷“ 把他从小学撤回”,英文、代数、几何等另外请了教师,语文则主要由他来教,从孔、孟、先秦诸子到《战国策》《左传》《晏子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等书籍,以富有伦理观念与哲理气息,兼有趣味的故事、寓言、事实为主,与古典诗歌与纯文艺熏陶结合在一起。家学渊源,为傅聪的艺术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傅雷不仅在教育上为傅聪 “把舵”,而且施以严厉的管教。叶永烈在《傅雷与傅聪》一书中描述道:“小时候的傅聪,就像一只要上发条的钟。父亲把发条拧紧,他就嘀嘀嗒嗒走得欢,整天坐在琴凳上练琴。慢慢地,发条松了,走慢了。甚至不走了。这时候,又要父亲给他上发条。”

  当傅聪到波兰去学琴,后又“出走” 英国,傅雷一封封家书寄给傅聪,谆谆教导,情深意长。可以说,傅聪成长成才道路上的每一次“拔节”,都浸透了傅雷的苦心孤诣。

  但是,傅雷对儿子严格而细致的管教,也引发了父子二人的代际冲突。从现代人的眼光看,傅雷是不是管教过严过细?我想,不能说傅雷没有局限。但是他对艺术、对艺术人才的培养,确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名人的后代也有不是名人的,傅雷第二个儿子傅敏就不太为人所知。傅敏小时候想上音乐学院附中学小提琴,傅雷不同意,一是因为以家庭的经济能力,只能供一个孩子学音乐;二是认为傅敏上初中才学琴,太晚了。傅敏高中毕业被保送上了北京外交学院,眼看将成为一名外交家,却因为傅雷被打成右派,以及傅聪的“出走”,傅敏受到牵连被调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外交家之梦彻底破灭。毕业以后,他成了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因为家庭的关系,他的初恋夭折,父母自杀,打击接踵而至。他本人也数次自杀未遂。但是,金子总会发光。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显示出了“真金”的质地。他教学成绩突出,写了不少英语教学方面的专著,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被区里评为“优秀园丁”。除开这些不说,仅以下几件事,就足可以看到他的与众不同。有些人,教学上取得了成绩,往往就以此为跳板,调离教师队伍, “鲤鱼跃龙门”。傅敏却安心于做一名普通教师,不当任何“长”。这也许跟他是一次次政治运动的“过来人”有关。他淡泊名利,却当了两届区人大代表。在人大代表任上,他积极为民请愿,不怕得罪人。有这么两件事:一次有两位教师被校长批评,认为表现不好,难领导。傅敏据理力争,认为这两位同志说话直率,按原则办事,敢于揭露矛盾,同不良现象作斗争,他们的精神“实为可贵”。还有一次,他给校长写信,批评校长对一个同志的处理不公平,希望校长冷静三思,收回成命。这在“官本位”之风炽盛的社会里,是很少见的。他说:“我为什么不怕?因为我没有什么奢望,我只想为了学生教好书。我做的一切只要对得起学生,能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我就心满意足了,我这一辈子就没白过。”

  和兄长傅聪相比,傅敏算不上名人。但是在他平凡的人生中,同样闪耀着动人的光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民生
   第04版:新闻·三农报告
   第05版:周刊·书香
   第06版:新闻·国内
   第07版:新闻·国际
   第08版:周刊·墨妙亭
对娄东文化的一种解读
一部融入音乐 的小说
地球说略
名人的后代
太仓日报周刊·书香05名人的后代 2021-02-19 2 2021年02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