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鼎年
上午,正在工作室电脑上敲打键盘的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快递小哥打来的,说有一件快递到了。我下楼一看,寄来了一只纸盒,还蛮重的。拿到工作室打开一看,是苏州瞿忠文寄来的五本集子《匆匆那些年》。精装本,铜版纸,怪不得有些分量。
先睹为快,我饶有兴味地翻阅了起来。严格地讲是照片集,或者叫史料集。因为都是与瞿忠文经历有关的照片,是他一生最重要的痕迹。
那么瞿忠文何许人呢?——太仓浏河人。我在2006年出版的《太仓近当代名人》一书里写到过他。他还留着我的地址、手机,把集子寄给了我。
记得当时我把他归在“大使馆、联合国”那一辑里,因为他做过我国政府的驻外官员。
瞿忠文出生于1941年,快80岁的老人了。他小学中学都在太仓浏河就读。1963年大学毕业,他读的是英语、俄语,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若干年。上世纪60年代末,他先后三次随中国的专家组到坦桑尼亚,他是翻译,一干就是近七年。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他在苏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任职,先后担任副科长、科长、主任、党组书记等职务。
1992年后又出任中国驻卡拉奇总领馆领事,1997年起调任中国驻美国纽约总领馆领事。
他还担任过中共苏州市委外事领导小组副组长、苏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务。他的一生几乎都贡献给了中国的外交事业。
瞿忠文的这本集子《匆匆那些年》分为“我的家乡”“地方外事工作”“出访国外友好城市”“我的四次驻外经历”“中巴友谊万古长青”“我在美国纽约做侨务工作”“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驻外人员”“退休以后”等8个小辑,约410张照片,还自撰了前言、后记。
翻看这本图文并茂的集子,我看到了一位太仓赤子的人生缩影。
瞿忠文在苏州外事办任职期间,先后参与接待、亲自接待了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夫妇、爱尔兰总统、比利时首相、英国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新加坡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李显龙、泰王国王储、阿联酋王储、荷兰王国外长、古巴外长、尼加拉瓜议长,还有日本、朝鲜、喀麦隆等国家的友人等。特别让我感到亲切的是他接待过吴健雄、袁家骝夫妇,因为当时我在太仓侨办,也参与了接待,一切都历历在目,那些照片更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情景,也引发了我若干美好的回忆。
瞿忠文第一次跨出国门是1969年。上世纪60年代时,出国对大部分人来说,不但遥远,而且神秘、神圣。而瞿忠文首次出国就去了完全陌生的非洲,竟然不是乘飞机去的,是坐远洋客轮去的,前后14天时间,在今天的年轻人听来,仿佛天方夜谭。但上了年纪的可能还记得那时中国正在援建一条从坦桑尼亚首都到赞比亚铜矿的坦赞铁路,在当年绝对是国际大新闻。
那年月照相机很稀罕,所以,瞿忠文能入集的坦桑尼亚照片不多,但就是这几张,也弥足珍贵,不但有坦桑尼亚上世纪60年代的风土人情,还有中坦友谊的见证。
瞿忠文的驻外经历,最值得写一写的是在美国为建造苏州园林“明轩”当翻译。花甲年纪以上的老人,可能对美国建造“明轩”的报道还有记忆。上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购买了一批明代的家具,为了放置、展览这批古董家具,设想建一所中国园林。考察的结果,准备以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为蓝本建造。苏州园林走出国门是文化交流的大事,据说去建造园林的都是苏州的香山帮匠人。瞿忠文是太仓人,在苏州外事办任过职,又有在非洲的七年援外经历,由他来担任项目翻译,提供意见,从中协调,简直是不二人选,有多重意义。这应该也是瞿忠文驻外生涯中值得骄傲的一件大事。
瞿忠文在中国驻巴基斯坦卡拉奇总领馆任总领馆首席官员的经历,也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一笔。中国老百姓都知道巴基斯坦是中国很铁的朋友,而卡拉奇是巴基斯坦的一个港口城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改革开放前,是我国通向西方国家的重要通道之一。瞿忠文在卡拉奇任职五年期间的照片内容丰富多彩,这也从侧面凸显出瞿忠文工作的重要性。
当然,瞿忠文外事工作的顶峰是在美国纽约。在纽约任期内,他见证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庆祝活动,多次参与接待了国家领导人到美国的访问。在纽约期间,他还担任纽约总领馆侨务组长,与纽约的各侨团进行了联系,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譬如,当年海内外媒体报道过:1997年10月底江泽民主席到美国访问期间,曾经去费城退休教授寓所看望了他百岁高龄的老师顾毓琇。费城属于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工作服务的领区范围,瞿忠文也多次专门去拜会顾毓琇老先生,顾毓琇老先生还把他的两本著作《百龄自述》《顾毓琇词曲集》亲笔签名赠送给瞿忠文。如今,顾老先生仙逝,亲笔签名本就成文物了。作为中国驻纽约总领馆负责侨务的领导,瞿忠文还去看望了年老多病的陈独秀的女儿陈子美,并以中华海外联谊会的名义捐赠善款……
照片很多,他做的更多,我无法一一复述。但我作为二十多年的老侨务干部,作为文史爱好者,作为作家,我意识到这些照片不仅仅珍贵,还是难得的重要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