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助力 让为民司法“听”得见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谢瑞丽 时间:2025-09-16

近日,太仓市人民法院沙溪法庭通过特邀手语翻译老师参与调解的方式,为聋哑当事人开辟“绿色通道”,成功调解了一起涉聋哑人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经过调解,原、被告达成调解协议,房屋过户手续得以顺利办理,切实维护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徐某系聋哑人且无子女,其侄子冯某经由村委会确定为徐某的监护人。2015年,文某与徐某及冯某签订拆迁安置房买卖合同,购买徐某名下拆迁所得房产,并将购房款24万余元汇给了徐某,但彼时并未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2024年,文某将该房产赠予其女儿,后文某女儿与徐某重新签订存量房买卖合同,欲将该房屋从徐某处过户至其名下。因徐某系聋哑人且已70多岁高龄,冯某申请确认徐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请求又被驳回,导致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无法落地。文某女儿遂诉至法院,请求将该房屋过户至其名下。

  承办法官接收该案后,立即通过村委会了解徐某身体状况及扶养情况,核实冯某对徐某的赡养监护义务。同时,分别向文某及冯某核实购房资金流向,确保交易背景真实且价格公允。为保障聋哑人的诉讼权利,破除徐某参与诉讼的壁垒,沙溪法庭特邀专业手语老师共同参与案件。2025年6月,承办法官前往徐某住处,在手语翻译老师的协助和村委会人员的见证下,通过书面、手语等多种方式,耐心、细致地询问了徐某监护情况、出售房产的经过、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对房款价格的知悉程度以及是否自愿签署合同等核心问题,并将文某女儿的过户需求及调解方案清晰无误地传达给徐某。调解全程均录音录像,固定关键证据,确保徐某在诉讼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最终,双方当事人顺利签署了房屋过户调解协议。

  事后,太仓法院出具书面民事调解书,以司法公权力为背书,不动产登记中心依据此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法律文书,为案涉双方办理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该案至此圆满结束。

  这场看似无声胜有声的调解,既是司法关怀服务保障特殊群体的生动实践,更是司法温度的有力彰显。(记者  薛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