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尽所“能”,让绿色低碳生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今年6月23日至2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增效,焕‘新’引领”。上海推出“绿动申城”系列活动,通过涵盖绿色出行、绿色市集等全民参与的活动,养成节能降碳行为习惯;湖北襄阳举办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与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专题培训,切实提升能效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江苏苏州工作人员走进社区、高校,通过摆放碳普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广泛传播节能理念……连日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定能持续提升全社会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让“绿色低碳你我共建,美丽中国你我共享”成为共识。
绿色低碳,你我同行。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是建设生态文明、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需要,更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从制定《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到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从全面推进绿色办公、低碳出行、垃圾分类、废物利用等专项行动,到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今日之中国,从西北边塞到江南水乡、从东北沃土到南海之滨,绿色消费方兴未艾、低碳节能蔚然成风、生态环保融入日常,美丽中国建设正在阔步前进。
凝聚低碳共识,共谋绿色发展。故宫博物院建设“零废弃”博物馆,书写文化遗产保护的“绿色奇迹”;宝马集团沈阳生产基地里达工厂各种树木超过11000棵,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牛背鹭栖息地;福建宁德打造“零碳湾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全面提升能源效率及资源再利用水平;各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实施……一件件现实案例、一个个生动实践充分证明:绿色低碳就在你我身边。放眼未来,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绿色转型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挑战,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环境约束偏紧的国情没有改变,化石能源和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高。越是压力叠加、越需负重前行。只有持续推动低碳节约、绿色节能成为日常经常,积极践行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才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支撑。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新征程上,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生活方式绿色革命是项系统性、复杂性工程,要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生产生活方式转到更加注重节能环保低碳和注重质量效益的轨道上来;要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坚持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持续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提高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要健全制度机制保障,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持续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节能降碳没有终点,绿色发展永不止步。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有务实的举措、有力的行动。在“全国节能宣传周”到来之际,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践行“光盘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大力倡导公共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自觉当好低碳生活的倡导者、低碳理念的传播者、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努力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和文明风尚。
新闻中心
更多- 今年1~8月,太仓口岸汽车出口量超51万辆,突破去年全年出口总量 汽车“出海”按下“加速键”
- 从传统速冻食品到融合地方特色的创新产品 三全食品重新定义“太仓味道”
- 太仓与弗劳恩霍夫协会签约 启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提升对德合作广度和深度
- 庆祝第41个教师节座谈会召开 徐华东等走访慰问一线教师
- 培育“村字头”IP破译乡村流量密码
- 公司生产的一类、二类医疗耗材30多种,其中,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料、硅酮疤痕凝胶等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 圣惠医疗驰骋“医”+“美”赛道
- 徐华东调研港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当好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 我市干部群众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