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法院 >>> 以法治“硬”举措营造宜商“暖”环境
对德合作是我市一张闪亮的名片,截至目前,我市德企总数超500家,总投资超60亿美元。为了给德企在太发展营造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近年来,太仓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聚焦德企发展需求,健全完善对德合作司法服务工作机制,以法治“硬”举措营造宜商“暖”环境。
“东方之花”解纷灵活高效
“感谢法院的高效调解!”一起服务合同纠纷案被成功化解后,某德资汽车系统有限公司向太仓法院致谢。据了解,该德企与我市一家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的企业签订《水处理保养合约书》,按照约定,该企业要为德企提供为期一年的水处理服务并提供相应化学品。合同签订后,该企业未按合约书约定标准履行义务,给德企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该德企诉至太仓法院,请求判令解除与被告之间的合约并要求其赔偿损失。
太仓法院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滕万波做了大量实地调查和专业咨询工作,发现该案事实认定和法律认定均有较大难度。如果按照举证责任的要求,原告德企提出的大金额诉讼请求,需进行大量举证,不但要额外支付巨额鉴定费用,而且耗时长,最终的结果也可能不符合原告的诉讼预期。对于被告来说,确实存在服务瑕疵,如判决其承担巨额赔偿费用,可能对企业信誉、后续经营等产生不利影响。
基于维护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的考量,滕万波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释明法律相关规定及相应的诉讼成本,最终促成原告德企对赔偿数额作出一定让步,被告企业积极主动予以赔偿,该起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在涉德企案件中,太仓法院始终坚持平等保护、审慎适度原则,建立健全涉德企诉讼服务机制,通过“活封活扣”“置换查封”等方式,审慎适用财产保全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德企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更好地服务德企发展。
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德资企业往往在某一领域拥有“拳头产品”,其中不少是行业内的“隐形冠军”,对知识产权保护格外重视。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一起涉德企商标侵权纠纷案在太仓法院驻市市场监管局巡回审判点开展了庭审。
该案原告德企系某产品注册商标的权利人,其注册商标经过特殊设计,在视觉效果上具有显著性,且该德企的涉案商标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被告公司却在其使用的标识中完整嵌入了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的图形,原告发现后,诉至太仓法院。
经过审理,太仓法院认定被告侵犯了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应依法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太仓法院着力推动构建涉德企知识产权全链条大保护格局,办理和审结了一批具有知名度、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案件,1件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1件案例入选苏州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年度案例。
强化普法指引企业“避雷”
“我们在招聘新员工时发现,一些人从原用人单位离职后需承担竞业限制义务,却未如实告知我们,导致后续签订劳动合同存在法律风险,该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前不久,在太仓欧商会开展的法治讲座上,相关德企代表向太仓法院法官提问。
活动当天,太仓法院民三庭法官围绕“竞业限制与商业秘密保护的特殊法律规则探讨”主题开展法治讲座,解读相关法律知识,为德企“避雷”提供法律指引,增强德企善用法律武器守护自身“核心秘诀”的意识。
这是太仓法院围绕涉德企纠纷源头化解采取的一项有力举措,也是该院深化对德合作司法服务的一个缩影。
2022年以来,太仓法院联合苏州劳动法庭、知识产权法庭、破产法庭、国际商事法庭和互联网法庭“五个国字号”专业法庭以及太仓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共同签订对德合作服务协议,逐步建立并实体化运行“对德合作司法服务工作站”“五庭协同巡回审判点”,融合各自职能优势,及时回应德企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形成服务对德合作工作合力。(记者 薛海荣)
新闻中心
更多- 今年1~8月,太仓口岸汽车出口量超51万辆,突破去年全年出口总量 汽车“出海”按下“加速键”
- 从传统速冻食品到融合地方特色的创新产品 三全食品重新定义“太仓味道”
- 太仓与弗劳恩霍夫协会签约 启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提升对德合作广度和深度
- 庆祝第41个教师节座谈会召开 徐华东等走访慰问一线教师
- 培育“村字头”IP破译乡村流量密码
- 公司生产的一类、二类医疗耗材30多种,其中,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料、硅酮疤痕凝胶等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 圣惠医疗驰骋“医”+“美”赛道
- 徐华东调研港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当好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 我市干部群众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