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了我市“武术进校园”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已有武术特色学校15所—— 武术进校园为教育注入活力
作为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武术在锻炼体魄、完善人格和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新区三小,每天下午3时半到5时半,是雷打不动的武术队训练时间。压腿、马步、冲拳……孩子们把“十八般武艺”耍得刚劲有力、虎虎生威。目前,学校已经发展了精英队、精英2队和后备队3支武术梯队,并获得了今年全市“武术进校园”特色项目学校称号和实验基地学校考核一等奖。
“武术可以让我增加自信心,变得更勇敢。我希望别的小朋友也可以加入到学武术的行列,一起强身健体,长大后保家卫国。”谈到武术带来的好处,高新区三小学生吴少杰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高新区三小的很多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还像吴少杰一样,通过习武练就了好身体,可谓文武双全。
作为全国首批31个“武术之乡”之一,太仓的体育特色项目就是武术。多年来,我市致力于推进和发展“武术进校园”,成绩斐然,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勃勃生机与强大活力。截至目前,我市已有武术特色学校15所,其中中学3所、小学12所;实现全市31所小学的5万名学生武术操、段位制全覆盖,12所中学的1万多名学生也全部推广练习武术操。行走于太仓的校园,处处弥漫着“文武兼修”的校园文化。《中国教育报》近日以半版篇幅对我市“武术进校园”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得到业内人士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武术进校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6年,我们拿了3块全国金牌。到现在我们最多一年拿了15块金牌。”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市武术协会主席袁国强在采访中告诉记者,通过多年的训练,近几年来我市中小学生在全国武术比赛中成绩突出。今年上半年举行的全国中小学生武术锦标赛上,我市陆子川等学生取得了4项冠军、3项季军、2项第四名的好成绩。
1992年,我市获评首批国家级“武术之乡”,武术成为我市的一项特色体育项目。2003年,市武术协会提出了“武术进校园”的设想,并在4所中小学试点武术特色学校。之后,我市启动武术项目市队校办,强化梯队建设,市一中、高新区三小、沙溪二小成为市武术队的基地学校,目前全市武术队共有队员近28名,多年来在省市乃至全国赛事中获奖无数。
为了延续武术特色人才培养工作,从2016年开始,我市部分初中有限吸收武术特长生,在形成“一校一品”教育特色的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武术特长生的“小升初”问题。今年6月,在此基础上,市教育局又提出优先解决武术特长生高中就读问题,走出了一条“小初高”一体化培养的道路,在巩固“武术进校园”多年成果的同时,也为拥有武术特长的青少年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武术对老百姓特别是对青少年身体益处良多。”袁国强表示,太仓是武术之乡,“武术进校园”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国家的极大支持。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让“武术进校园”在太仓开花,在太仓结果,为全国“武术进校园”工作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记者 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