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长三角人才“强磁场”
今年4月,由中国科学院专家团队领衔的“中科博芯生物科技项目”在高新区签约。从首次考察到落户仅用时一个月,团队负责人感慨:“高新区的产业生态和‘当天对接、一周反馈’的服务效率,让我们看到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优路径。”同一批落户的还有9个青年科技人才项目,涵盖航空航天、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这是高新区今年以来人才招引“沸腾计划”的缩影。
政策加码:真金白银构筑人才“金字塔”
近年来,高新区迭代升级人才政策体系,打出“资金+安居+服务”组合拳——顶尖人才“顶格支持”:对省双创团队给予叠加奖励200万元,苏州重大创新创业团队叠加奖励100万元;青年人才“无忧起航”:应届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分别可享受每月800元、1000元、1500元的租房补贴,最长不超过36个月; 项目落地“零成本孵化”:获评太仓市级及以上创业类领军人才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平方米的两年租金补贴,每年最高不超过80万元。纳入省(市)独角兽或者瞪羚企业培育库,再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平方米的两年租金补贴,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前两天,高新区“浦创汇太仓青创平台”又发布了重磅政策赋能计划,旨在为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青年创业家提供更优渥的成长土壤和资源支持。
“政策靶向精准度决定了人才竞争力。”高新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一季度政策兑现资金大部分流向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4+2”主导产业。
生态赋能:加速构建全链条人才生态体系
今年年初,32岁的德国创客菲利普将科创公司落户在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园。太仓友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菲利普的关键因素。创业园为他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和资金补贴,“公司的注册过程非常迅速,这是德国不能比的”。菲利普说。
为吸引人才,高新区始终着力构建“科技、人才、教育”融合互促的创新生态,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目前,高新区集聚了西工大、西浦、中科院计算所、技物所、能量光子研究所、天航长鹰可靠性研究院、弗劳恩霍夫创新中心等一批大院大所,高效运营智汇谷、大创园等科创载体,高水平、全链条创新生态加速形成。
持续擦亮 “政在赋能·硬核仓企”服务品牌,充分利用“人才咖啡馆”“共创FUTURE金融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常态化为人才提供交流平台,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务工作;积极打造青年科技人才友好生活场景,瑞金医院太仓分院、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这些被写入高新区“人才优享计划”的配套正在加速落地,切实解决人才的子女教育、医疗等问题,着力解决制约人才发展的“头等大事”和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
载体扩容: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前一阶段,高新区产城融合新地标娄江新城人才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娄江新城人才服务中心共有588套房源,房型为一室一卫,配备必要的家具家电,内部停车位、充电桩、青年人才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齐全。
高新区将基于“吸引青年、留住人才、促进发展”的目标,围绕娄江新城人才服务中心打造高新区娄江新城青年人才社区,以人才公寓为载体,搭建青年人才社区综合性平台。将陆续上线双元制产业园、毛太路菁英公寓、向东岛等人才公寓,持续扩容人才公寓矩阵,至2026年末,将新增1000余套人才住房,助力“才到高新就有房”品牌工程建设。
除了人才公寓,高新区的弗劳恩霍夫创新中心、赛迪科创中心等科创中心为顶尖团队提供定制实验室;大创园、智汇谷等载体配备共享路演厅和原型工厂,创业者实现“拎包研发”……记者 周琦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