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区居民烦心事 亟待解决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徐雪莲 时间:2021-12-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太仓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持续优化,环境整洁优美,民众生活更加方便顺心。但与此同时,还有部分老旧小区因为年代久远和历史原因,存在这样那样亟待解决的难题。

  古松弄作为城区的一条老街,承载着老太仓人儿时的美好记忆。随着岁月的流逝,古松弄逐渐成为太仓的老旧地块。这里房子老、设施旧、生活环境差,居民们的烦心事越来越多,抱怨声也渐渐多了。

  房子漏雨、小区积水,砖瓦结构存安全隐患

  在古松弄14幢304室,张晓冬正在帮父母做饭,父亲张林生今年89岁,母亲王钟仪今年85岁,两个人身体都还比较硬朗。张晓冬5年前从南京回到太仓照顾父母。“父母住的是顶楼,经常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几乎两三年家里就要因为漏水修缮一次,政府也曾帮忙对屋顶进行过维修,但这里的房龄已经有42年了,再怎么修缮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张晓冬告诉记者。

  记者在张晓冬家看到,虽然几经粉刷,但屋子里墙壁上仍然看得到渗水留下的斑痕,他家东北角小屋的顶部,刚粉刷上去的墙漆又掉落了一大片。王钟仪无奈地说,每次漏水都要四处找人来修,问题大的话要修好几天,他们年纪大了,哪折腾得起。张晓冬补充说道,这里的房屋是砖瓦结构,别说邻居装修,即使边上道路维修,房子都会震动。

  张林生和王钟仪担心下雨漏水,董桂荣则是担心下雨积水。1982年以来,董桂荣一直住在向阳一村4幢202室,是这个小区的第一批住户,小区外立面上留存着积水褪去的痕迹,一些地面上因为常年潮湿长满青苔。“小区下水管道堵塞问题非常突出,遇到强降雨,积水经常没到膝盖。一有积水,附近公共厕所的污水也会泛起来,相当恶心。”董桂荣腿脚不便,平时出门都要靠拐杖,小区一积水他就几天出不了门。

  小区道路过于狭窄,消防通道常被堵塞

  1984年以来,邹波的父母就一直住在府南新村4幢,邹波虽然不和父母一起住,但隔三差五都会过来看望,老小区内部道路本就狭窄,仅有的几个停车位也早被占领了。邹波回忆说,有一次母亲生病家人叫来了救护车,但因为小区内部路上停满了车,救护车来了后绕了好大的圈子才把病人送到医院。“这件事情我们现在想起来都后怕,这个小区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消防车和救护车进出不方便是很大的安全隐患”。

  老小区问题的解决,还需多方力量共同推进

  “古松弄周边大部分是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房子,全部是无物业的老小区,多以老年人和租客为主。因为房龄的原因,墙体开裂、水管漏水、阳台倾斜等问题层出不穷,之前还出现房檐掉落砸到车辆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县府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程佳佳介绍说。县府社区居民小组长王蕴倩表示,因为是老小区,又没有物业,邻里间经常产生纠纷。“时间长了,老小区居民的烦恼确实是蛮多的”。

  程佳佳说,一直以来,政府和社区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在小区硬件设施改造和房屋修缮上,比如粉刷墙体、更换防盗门、安装安全扶手等。针对停车难的问题,社区也通过绿化带改造成停车位、跟周边机关单位协商夜间开放停车位等措施来缓解。她也坦言,这些努力只能让问题得到暂时改善,面对老百姓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愿望,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更多部门一起想办法共同推进。

  采访手记

  居民的生活状况,是城市质量品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太仓瞄准“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目标定位,围绕老城区改造出新,大力实施老小区改造、天然气入户、积水点整治等民生实事项目,有效改善了老城区居民生活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面对古松弄老旧小区居民提出的这些烦心事,我们静待相关部门的回音。(记者  阚亚方 沈雯/文  见习记者 谢海涛  闵王恺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