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伯埙桥完成修缮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陈益
时间:2021-09-10
太仓有很多老桥,城西有一座著名的老桥,是建于1934年的伯埙桥。伯埙桥用当时较少的钢筋水泥建造,而且桥身高大、造型独特,一度成为西郊的地标。经历了80多年风雨后,伯埙桥的桥墩、桥身、桥栏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坏,去年10月,城厢镇开始对伯埙桥进行修缮,目前修缮施工已完成。
伯埙桥位于吴塘河与致和塘交界处,横跨吴塘河上,桥东是太仓,过桥则是昆山。伯埙桥跨度达32米,桥东西各有36级台阶。桥面两侧是供人行走的台阶,为了方便推车,台阶中间还设有两条宽近1米的斜坡。伯埙桥上最显眼的是桥中央的八角亭,可供路人休息、观景。修缮前,亭上8个翘角或多或少已缺失或断裂,亭顶上的葫芦宝顶也不知去向,修缮后8个角都已恢复,亭顶也重新安装了一个葫芦宝顶。
伯埙桥的桥墩很有特色,桥墩共有两座,每座由4根方柱组成,为了让桥墩更坚固,4根方柱在中间位置又联结在一起。修缮前,因为年代久,再加上往来船只的撞击,8根桥柱都有损坏,有些地方甚至只剩钢筋支撑。经过修缮,8根桥柱全部恢复了原状,桥也由摇摇欲坠恢复到岿然挺立。
桥身上下和桥栏原来也有很多受损的地方,有的是水泥脱落,严重一些的露出了里面的钢筋,现在这些受损处也都得到了修复。
城厢镇工作人员介绍,这次伯埙桥的修缮主要包括桥墩基础加固、桥体面层缺陷修复、桥体建筑原貌修复等几个方面,为了尽可能还原伯埙桥原貌,修缮的原则是修旧如旧,并由富有古建筑修复经验的苏州市文物古建筑有限公司施工。
据历史资料记载,伯埙桥是太仓、昆山两地的交界桥,原为竹木结构,名叫“仁寿桥”,后年久失修倒塌,导致两地往来路断。西郊人王伯埙捐资12000银元,修建了这座3孔钢筋水泥桥,称为伯埙桥,后曾更名为人民桥。(记者 张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