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风从健康生活开始
5月25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据2020年太仓市慢病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我市脑卒中(中风)病例为3214人,发病率635.01/10万,发病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昨天,记者来到市中医医院,该院脑病科主任医师袁磊介绍说,中风是指脑部动脉或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种疾病,中老年人多发。如果患了中风,患者不仅自己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对其家庭和家人都将造成负担和打击。因此他建议,对于中风,要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根据相关报告显示,近十年来,中风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人寿命的首要因素,但是中风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袁磊说。一般来说,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长期吸烟和酗酒、肥胖、缺少运动,有家族史、心脏病史的人群更易发生中风,具备上述三种或三种以上危险因素的是中风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以及高龄人群应定期体检,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比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戒烟戒酒、多运动等。而对于有中风病史的人来说,更要控制好危险因素,利用药物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血压和血糖,都是预防中风复发的重要措施。袁磊举例说,他的患者吴老伯今年69岁,此前突发中风,及时静脉注射阿替普酶(一种血栓溶解药),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且他高度重视自己的病情,积极采取干预措施,目前病情控制得较好。
虽然中风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因为人们生活和饮食不规律,中风也有年轻化的趋势。李先生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并且有吸烟酗酒的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他的血管过早衰老,31岁就患上了中风,虽然也在吃药治疗,但因没有足够重视,一年前离开了人世。虽然李先生的情况属于个案,但是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袁磊提醒,年轻人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风又叫脑卒中,卒同“猝”,仓促急速的意思,从词意上可以看出,脑卒中的发生非常突然、迅速。一旦出现面瘫、偏瘫、言语含糊等症状,就有可能患了中风。“时间就是生命!出现问题要立即就医。”袁磊表示,哪怕是短暂性手麻,也要引起重视。中风是急症,尤其是缺血性中风,黄金救治时间只有3小时,但如果能在发病后立即进行急性溶栓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也可以预防终身残疾。现在医院都建立了卒中中心,为中风患者开辟了绿色通道,医生可以抢抓黄金时间,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
近些年来,我市对50-70岁人群开展心脑血管高危筛查,对脑血管高危人群开展颈动脉B超检查,预防中风危险因素,强化宣传教育,给予针对性健康指导,为市民提供健康保障。(见习记者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