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产业富民!江苏盐都乡村振兴结出累累硕果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
盐都积极探索、勇立潮头
在广袤大地上勾勒出一幅
兼具时代气息与乡土韵味的振兴画卷
从组织建设激活治理效能
到特色产业带动增收致富
盐都正以多元探索与务实举措
走出一条具有区域辨识度的乡村振兴路径
党建引领
是锻造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近日,在位于楼王镇西部的莘野村螃蟹养殖区,连片的养殖塘在阳光下泛着粼光,养殖户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投喂、巡查等工作。“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我们进行了螃蟹的生态养殖,由村里年轻党员组建的‘技术帮扶小队’给我们做专业指导。目前,螃蟹的长势特别好,预计每亩产量在300余斤,9月就能上市了。”莘野村养殖户沈宗华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莘野村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凝聚党员群众力量,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已形成“三区协同、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13063亩耕地、3380亩鱼塘及8977亩荷藕田,被科学规划为传统农业种植区、荷藕种植区、鱼虾蟹养殖区。在创新发展藕虾套养的同时,莘野村深挖荷花价值,延伸荷产业链,依托传统乡村工业项目,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与物流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年轻干部组建“直播助农服务队”,借助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实现水产品“触网上行”。

从产业规划、模式创新到协同发展,莘野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接下来,莘野村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抓手,在现有“三区协同”产业格局基础上,持续优化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深挖特色产业潜力,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串联农耕体验与民俗风情,推动农旅融合,加强村居党建治理,奋力将莘野村打造成产业有“钱景”、生态有“颜值”、文化有“底蕴”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莘野村的实践,正是盐都区以党建引领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的生动缩影。在盐都,党建引领并非局限于一村一地的探索,而是覆盖全域的系统性工程: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办实事、解难题,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围绕产业布局优化、资源要素整合、民生服务提升等关键领域,让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深度融合,形成“支部领着干、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局面,为全域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支撑。
乡村振兴的大棋盘里
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

特色产业的蓬勃生长,让盐都乡村振兴的底色更加鲜亮。眼下,正值葡萄成熟上市的时节,位于台创园的桃花缘家庭农场内一片忙碌而有序的丰收景象,工人们正手脚麻利地进行采摘、打包。一串串饱满诱人的葡萄从大棚走向市场,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富足”的乡村振兴实景图。

据了解,桃花缘家庭农场种植葡萄达110亩,其中已上市的辽峰葡萄种植面积24亩,亩产可达7000斤,丰收态势喜人。为培育出高品质的葡萄,农场秉承绿色循环生态种植模式,通过加强数字化物联网大棚建设,实现服务农业、指导生产,全程使用有机肥和水溶肥,从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灌溉到病虫害绿色防控,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葡萄绿色、健康、美味。
桃花缘家庭农场这份丰收的喜悦,不仅甜了消费者的味蕾,更给当地乡村振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活力。“这些年我们发展葡萄种植,带动了周边20多户村民稳定就业。”桃花缘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建春说,“我始终觉得,产业发展不能只顾自己,得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这样才能真正为乡村振兴出份力。接下来,我们还想把葡萄采摘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扩宽盈利模式。”

从桃花缘家庭农场的“甜蜜事业”到更多乡村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盐都乡村振兴的活力正沿着产业链条持续涌动。近年来,盐都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深化提升行动,不断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理念、方法和载体。通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项目里,以组织振兴凝聚发展合力,以人才振兴激活内生动力,让党建“红色引擎”驱动乡村振兴全速前进,实现党建引领与产业兴旺同频共振,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稳稳装在群众的幸福里。
新闻中心
更多- 今年1~8月,太仓口岸汽车出口量超51万辆,突破去年全年出口总量 汽车“出海”按下“加速键”
- 从传统速冻食品到融合地方特色的创新产品 三全食品重新定义“太仓味道”
- 太仓与弗劳恩霍夫协会签约 启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提升对德合作广度和深度
- 庆祝第41个教师节座谈会召开 徐华东等走访慰问一线教师
- 培育“村字头”IP破译乡村流量密码
- 公司生产的一类、二类医疗耗材30多种,其中,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料、硅酮疤痕凝胶等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 圣惠医疗驰骋“医”+“美”赛道
- 徐华东调研港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当好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 我市干部群众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