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托老生活怡然自得
白天,老人们在浏河镇邻里生活馆的日间照料中心休闲娱乐、午休,晚上则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目前,该日间照料中心共有入托老人32名,这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方式受到老人及其家属的欢迎。
托老所里生活乐悠悠
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件、褪色的圣诞卡……过去的照片、信件可以带我们细细品味光阴的故事。这几天,孔黎明老伯在翻看去年日间照料中心为他制作的“光阴故事”集。
孔黎明是这里的第一批会员,乐于助人的他正在协助社工筹划制作今年的“光阴故事”集。“在制作‘光阴故事’集的过程中,我重温了自己走过的岁月,希望今年能有更多的老人收获自己的‘光阴故事’集。”孔黎明说。
为老人制作“光阴故事”集是日间照料中心的特色服务——“忆时光”。老人们整理出自己的照片,社工手把手教老人制作回忆录。“这其实是种‘怀旧疗法’,帮助老人回顾过去的事情、情感及想法,把他们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增强老人特别是有认知障碍的老人的幸福感。”日间照料中心社工许珍珍说。
今年七夕节,社工们带着听故事的心探访了日间照料中心的老年夫妻档。社工与老人一起回忆过往,听他们讲述往事,了解他们的婚恋观与恋爱秘籍,帮助老人们留住美好回忆。老人们也用自己的故事向年轻人传递优良家风家训和正确的婚姻观。
据了解,邻里生活馆的日间照料中心目前有入托老人32名,还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介助服务。老人白天来到日间照料中心,一起聊天、打牌、听戏,或者参与各种活动,托老所里生活乐悠悠。
特殊时期的“邻里情”
“梅伯伯,我们来看看您。”近日,社工韩沈丽和盛玉芳来到位于东方社区的梅仁林家,两人刚到就干起了家务活。原来,梅仁林高度近视,子女长期住在苏州,疫情使得老人只能居家防护,社工三天两头去看看梅仁林,帮他搞搞卫生。
“段奶奶好,我们给您送蔬菜来了。”帮梅仁林打扫完,几名社工又来到东方社区的段志芳家,除了给她送上青菜、芋艿等蔬菜,还详细询问老人的生活情况,陪老人聊聊天。
说起段奶奶,还有一段故事。段奶奶今年85岁,4个子女都在外地,这些年,老人经常是这家住住、那家住住。今年上半年,段奶奶的小女儿出差时路过浏河镇邻里生活馆的日间照料中心,就特意带段奶奶来这里实地参观了解。“第一次来的时候就觉得这边非常好,我非常满意,当即决定搬到这里养老。”段奶奶回忆说,决定来这边生活后,家人在东方社区买了房让老人安家,子女也是时不时从上海过来探望。
韩沈丽告诉记者,日间照料中心有7名像段奶奶这样从上海搬过来安度晚年的老人,也有不少子女在外的本地独居老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几天日间照料中心关门了,但社工经常会挨个走访老人家,特别是那些独居的老人,几乎每周要去看望四五次,询问老人的需求,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记者 阚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