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底层逻辑 ——聚焦太仓实体零售的变革与突围(下)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1-10-11

  竞争白热化的商业世界里不相信奇迹,互联网时代,线下超市如何突围?淘宝、京东打通了线上售货渠道,打破了线下实体店的“舒适圈”;滴滴打车带动了网约车的兴起,出租车公司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美团外卖迎合了“懒人经济”,线下餐饮业店压缩盈利空间……如今,零售行业也正遭受新一波“洗牌”,带有互联网基因的新零售,必然要创新、打破、融合,杀出一条“血路”。

  ■将临期产业带入大众视野

  112克的进口曲奇只卖4.99元/盒;142克的进口蔓越莓干卖5.49元/袋,某品牌儿童酸奶饮品整箱不到30元,一瓶不到2元……在老王的超市里,部分知名品牌产品的价格是传统超市的一半甚至更低,为何有如此跌破眼镜的低价?因为这些低价商品都是“临期食品”。

  “目前,我们超市商品的30%为临期食品。”老王告诉记者,临期食品不是过期食品,有的甚至离“有效期”还有半年以上的时间,不影响食用。据老王介绍,因为传统商超对于有效期过去三分之一的产品全部拒之门外,所以很多过了三分之一有效期的食品难进流通渠道。“代理商往往对这些被嫌弃的产品非常头疼,有的只能丢掉。”老王透露,他超市里的某知名品牌乳饮料就是从代理商那里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拿到的,因为这批乳饮料已过三分之一有效期,难进卖场,而进入老王的超市后,低价吸引下销量火爆。

  老王表示,临期产品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加上自己的超市仅增加10%~20%的毛利,价格可以比拼线上平台。“临期产业已经在大城市火起来,市场很大。”老王说,但在太仓临期产业才刚刚起步,消费者能以超低价买到大牌商品的同时,也杜绝了食品的浪费。

  ■新零售必然打破传统格局

  临期食品的低价对于线下商超的确带来了吸引力,但还未触及新零售的内核,它并不是线下商超“逐鹿”的核心力量。“我的一位朋友,也是我的合伙人,是一位食品生产商,他对传统零售模式深恶痛绝。”老王笑着说,一袋出厂价不过2块多的零食,摆到大型超市货架上,就要卖9块多,这样的差价让厂商心痛,消费者心寒。但这也并非是超市利欲熏心,而是几十年来固有的销售模式——“中间商赚差价”。“从生产到消费终端,代理商层层叠叠,从全国到省,再到市、县(区),每一层次赚一点,到消费者手里就成了高价。”老王道出了传统零售的盈利逻辑。“淘宝、京东在线上打破了代理格局,企业直接开店;如今我做新零售,是在线下彻底打破这个规则,让商品从产线直达终端。”老王告诉记者。但是,超市货架上千种商品,如何做到全部厂家直销?“我做过社区团购、做过电商,这些年积累了1000多家品牌供货方,生鲜产地也都熟门熟路,一手货源完全不是问题。”老王坦言,没有金刚钻,揽不到瓷器活。打破“传统”从来不是说说这么容易,需要过硬的基础和底气。

  ■互联网“打法”让线下店不走寻常路

  拥有资源与模式的优势,也不能一劳永逸。“我虽对自己的模式非常有信心,但在这多变的市场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一败涂地。”老王告诉记者,昆山最大的社区团购企业前不久刚刚倒闭,因为社区平台大量资本进场,地方企业曾经构建的商业大厦瞬间倾塌。

  “不走寻常路”是老王给自己商业模式的定义,环境越恶劣,越考验打法技巧。对电商、微商无比熟悉的老王,带着丰富的互联网思维,很快就把互联网的营销“玩法”带入线下超市。扫码入会享受会员价,购物节满减、拼单团购纷纷上马,线下超市能够找到线上血拼的快感;线下收集的客户数据又可以在线上进行营销推广、团购接力。

  线下店步入正轨,老王又重新启动“暂停营业”的社区团购项目。“社区团购虽然利润微薄,但流量大,汇聚人气,是对线下店的补充,平衡企业风险。”老王说,同时货品流量的巨大,也让企业有更多的议价权,帮助消费者拿到更好的价格。

  通过积累、磨合、创新,老王的新零售,走出了融合线下、社区、互联网的独特之路。“太仓店是我们的试验场,目前已经在筹备昆山店。”记者了解到,昆山某商业综合体向老王抛来橄榄枝,以免租等优惠希望这家“非同寻常”的超市入驻为商场引流。

  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和庞大资本,线下商超处境艰难,但存在了几千年的实体模式还未过时。零售业,对互联网视而不见、固守传统自不可取,如何善用时代机遇、沉淀合适的商业模式,需要从业者的经验、格局、智慧和情怀。作为离生活最近的产业,与百姓幸福感息息相关,只要消费者还有更多期待,新一代的零售产业就有更多机遇。(记者 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