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社区“益盏灯”先锋服务队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对老旧小区楼道灯进行维护、修理—— “益盏灯”点亮居民回家路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1-10-25

  康乐新村35幢是一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居民楼,楼道里原本安装的是老式灯泡,灯光较暗,灯泡也时常会坏。“10月初,我们这幢楼的楼道灯换成了感应灯,一走进楼道,不用摸开关,灯就亮了,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太方便了。”35幢居民邱蕴芬阿姨笑着说,现在楼道里“蹭蹭亮”,感觉“心都亮了”。

  亮起来的不止是康乐新村35幢这一栋。近年来,城厢镇康乐社区依托“益盏灯”先锋服务队,组织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对无物业老旧小区楼道灯的维修、更换、安装均分器等工作,用“益盏灯”持续点亮居民回家路。

  ■老小区有了“亮灯”服务队

  康乐社区地处老城区,辖区内多为老旧居民小区,其中5个还是无物业小区。这些小区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楼道灯经常不亮,存在安全隐患。

  为解决楼道灯故障问题,2017年,康乐社区依托“老沈在线”党员志愿者工作室,挖掘有维修技能方面的人才,吸纳了8名社区党员志愿者组建起“益盏灯”先锋服务队,开展“亮灯”志愿服务行动,每季度对无物业小区内的楼道灯展开一次故障摸排与维修工作。

  “亮灯”行动取得初步成效后,居民们又提出了新的愿望:损坏不亮的楼道灯,能在更短时间内得到更换。然而,5个无物业小区共有近200个楼道,涉及范围广、更换量大,费用谁出?工作谁做?正在社区两难之际,我市启动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经费,旨在解决基层民生问题。

  2019年,社区通过申请,正式启动“老旧小区‘益盏灯’,点亮居民回家路”项目,资金、人员问题都得到了解决。通过发动党员志愿者,利用启动资金,社区对盛大花苑的楼道灯进行了整体改造,涉及12幢楼的34个楼道。今年10月,又为康乐村和康乐新村内70幢楼的120余个楼道更换了LED双控灯。

  ■“亮起一盏灯”发挥大作用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益盏灯”先锋服务队成员数已经增至20余人,他们大多是退休老党员、居民组长和热心居民。成员间分工明确,通过居民小组长与群网互通机制,将检修范围覆盖到社区内的每个楼道,形成了从故障排查、信息上报到统一维修的完整闭环,提高了办事效率。业务也从换灯泡扩展至更换灯座、均分器等更为复杂专业的方面。

  邱蕴芬阿姨告诉记者,现在,楼道里灯泡坏了,只要在社区登记一下,短期内就会有人来修,方便快捷。

  “老小区线路老旧,楼道灯不亮,可能是线路问题,不是换一换那么简单,需要耐心地跟居民解释清楚,并得到他们的理解。而他们的一句谢谢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28岁的陆艇是“益盏灯”志愿队里的年轻党员,经常组织、参与楼道灯的维修工作,“我认为,点亮一盏灯,温暖百姓的心,就是为民服务的一个重要体现。”

  “把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让居民们从不关心社区建设的‘局外人’,变成主动发挥作用的‘主人翁’。”社区工作人员陆欢欢说,如今,有越来越多居民主动参与到楼道灯和楼道环境的维护中来,一盏盏亮起来的灯,正在激发居民们参与社区治理的潜能和活力。(记者 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