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副刊·银龄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3年04月12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绢踢”

  

  

  □陆钟其

  

  毽子太仓土话叫“绢踢”。在上小学时,只要一有空,我和小伙伴就会聚在一起玩各种游戏。有一段时间,因为学校要举办踢绢踢比赛,所以我们对踢绢踢很是着迷。

  那时的绢踢是我们自己做的。做绢踢的关键在于底座和鸡毛,底座要用到铜钿,又称“孔方兄”,是以前人们使用的钱币,因为中间有方孔,所以是绢踢底座的不二选择。我家就有一些老一辈留下来的铜钿,记得有一次夏天我中暑,祖母曾用铜钿沾水代替手指为我刮痧。于是,我偷偷在祖母的抽屉里搜寻出1枚铜钿,使制作绢踢底座的关键物品有了着落。

  接着,就要动脑筋设法弄鸡毛。绢踢用的鸡毛有点讲究,要用活公鸡的毛,这样做出来的绢踢才有弹性、踢得高。当时城里也有养鸡的,但大多是母鸡,公鸡较少,更何况偷拔鸡毛会遭鸡主人骂,于是我约了几个小伙伴在星期天到乡下奶妈家弄鸡毛。

  奶妈家的公鸡长得很漂亮,有着五彩缤纷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着丝绒般耀眼的光泽。本来嘛,我向奶妈讨要几根活鸡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不巧的是,我们去时大人们都下地干活了,只好自力更生。我先学着奶妈的样子嘴里“咯咯”发声,奶妈一呼唤,公鸡就会飞一样地跑过来,而我“咯”得口干舌燥,公鸡根本不当回事,只管在远处踱来踱去。没有办法,几个小伙伴开始追逐那只大公鸡,要拔它身上的羽毛。可大公鸡又怎肯轻易就范,它飞快地跑了起来,从东场头跑到西场头,来来回回折腾了半天,我们不仅无法捉住它,反倒是个个累得精疲力尽、气喘吁吁。

  怎么办?得想个办法。小华提议弄些稻谷撒在鸡棚前,引诱大公鸡来吃时擒住它。我觉得可行,于是从奶妈家的囤里拿了一小撮稻谷撒在鸡棚前,大家一起躲在门后“守株待兔”。大公鸡可能跑累了也跑饿了,四顾无人,便大摇大摆地走向鸡棚,低头津津有味地啄起地上的稻谷,我们乘机一哄而上把它按在地上。胆大的小华抓住鸡头,小卫揪住尾巴,小玲按住翅膀,我则开始拔它翅膀上漂亮的羽毛。我先在翅膀上选了1根比较粗壮的羽毛,然后又在它翘翘的尾巴上挑了几根,每拔一根,大公鸡小小的脸蛋便轻轻地抽搐一下,身子一扭一扭,无奈被小伙伴们按住无法脱身。在尾巴上拔了4根羽毛后,小玲喊:“够了够了。”不想大家一放手,公鸡就猛地朝阿华的手上啄了一下,然后立马逃之夭夭,痛得阿华直嚎。

  有了鸡毛,接下来的事情就归小玲负责了。她先找了1块10厘米见方的零布,将其剪成圆形包裹住铜钿,然后把翅膀上的羽毛剪去梢部,根部留下2厘米,再剪开来变成十字型,利用铜钿的孔把它们缝在裹着铜钿的布上。这样绢踢的底座就做成了,后面只需把4根细一点的鸡毛插进羽毛管中,1个漂亮的绢踢就完成了。

  有了这个绢踢,小伙伴们踢得更来劲了。那时也不需要培训,好像个个都是踢绢踢的料,只不过有的踢得多,有的踢得少罢了。当时,小伙伴中我踢得最少,小玲踢得最多,她安慰我说多练练就好了。刚开始时大家的动作有点单一,只是把绢踢抛起来,然后用右脚内侧踝部接住落下的绢踢,如此反复。慢慢地,男女生就拉开了距离。小玲开始变花样,跳、磕、拐、绕,甚至转身,左右开弓,各种动作让人眼花缭乱。而我只会简单的踢。有时,我们之间也进行比赛,女生看谁踢得多踢得好;男生只看谁踢得多。印象中,踢到后来我虽不是踢得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差的,小玲则在学校的比赛中获得了优胜奖。就这样,玩踢绢踢一直玩到脱下蚌壳棉鞋,换上单鞋。当然,穿着单鞋也可以踢,但难度比穿蚌壳棉鞋大多了。

  不踢绢踢的时候,我们就玩拍绢踢,这有点类似打羽毛球。那时羽毛球拍贵,所以大家基本不打羽毛球,而是用拍绢踢代替。当然两者也有明显不同,羽毛球的底部是橡胶的,有弹性,绢踢底部没有弹性,所以拍时更须用力。羽毛球拍柄长,拍绢踢用的是木制的乓乒球拍或硬纸板,短柄甚至无柄,所以拍绢踢划定的场地范围大约只有羽毛球场的一半或者更小。但拍绢踢在打法上也有单打、双打、混合双打之分。

  除此以外,扔绢踢也是我们常玩的。一般四五个小伙伴聚在一起,先在数米远处画一小圈,依次向小圈扔绢踢,按离圆心的远近决出次序。最近者为“王”,居中朝南;其次者为“大官”,居“王”之左,面西;再次为“小官”,居“王”之右,面东;再其次为“差人”,居“大官”之左;最下为“杂役”,站在几个人的中间。“杂役”手持绢踢,从“王”开始,依次把绢踢扔给各位踢一下。例如,扔给“王”,“王”认为扔得可以就抬脚去踢,如果认为扔得不合适,可以不踢,这时“杂役”就要捡起来重新扔。如果已经踢起,“杂役”就可以抢步上前,在空中抢接绢踢。一旦抢到,绢踢就成了“镖”,可以“刺杀”任何人。“杂役”把“镖”扔到谁的身上,谁就成了“杂役”,“杂役”和其他人则依次“升官”。如果“镖”被被砸者用手接住,则接“镖”者可以继续“刺杀”别人。在整个过程中,所有人都不可离开自己的位置。这个游戏讲究用脚尖使劲踢,踢得越高越远越好。我当“王”时即是如此,一脚用力将绢踢踢到几米外的空中,“杂役”即使接到也离我有几米远,将“镖”向我扔来,我总能稳稳地接到然后主动出击,将他人打成“杂役”。那时,我们总是大呼小叫地玩得不亦乐乎。

  现在回想起来,童年时制作绢踢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而在踢、拍、扔的过程中,随着绢踢的起落,我们的身体也得到了锻炼,还培养了灵活性和协调性。虽然那时候我们不懂得这些,但绢踢带给我们的乐趣是那样的有滋有味,至今难以忘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周刊·平安法治
   第04版:副刊·银龄
“绢踢”
日新月异三十年
女儿的礼物
夕阳书画
参观陈云纪念馆有感
太仓日报副刊·银龄04“绢踢” 2023-04-12 2 2023年04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