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瑜
近年来,市司法局深入践行法治为民理念,通过实实在在法治惠民举措,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有效解决热点堵点难点,着力提升人民群众法治建设满意度和获得感。
急事急办纾解矛盾
春节前夕,农民工讨薪诉求极为迫切。为让农民工能顺利拿回工资过个好年,陆渡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助力治欠办,在寒冷的冬日为讨薪农民工带来了温暖。1月18日14时至17时,仅用3小时成功化解一起涉案金额17万元的农民工欠薪纠纷,最大限度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让农民工尽早返乡过节。2023年1月份以来,我市重点加强问题楼盘、农民工劳资纠纷等重点领域的全面摸排,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600多次,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31件。做到排查风险全覆盖、情况掌握无盲区、信息上报无迟延。
难事帮办为民解忧
2022年6月21日,市公证处接到一份特殊的咨询,陈女士来到该处声称其堂哥盗用其身份证注册了一家公司,注册公司时候的签字全部是冒用陈女士的签名,不是其本人签字,陈女士在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根据法院要求陈女士提交一份其签名笔记,因为陈女士本人腰部以下高度截瘫,在市颐悦园休养,受疫情影响,当时市颐悦园实行封闭管理。开庭在即,陈女士便求助公证处,申请办理保全证据公证,固定其笔迹以便向法院提交证据。公证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陈女士提供公证服务,及时为陈女士办理了签名笔迹保全证据公证,避免陈女士因缺失证据而导致败诉风险。市公证处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多次开展上门服务、远程视频服务,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小事细办彰显情怀
去年疫情期间,采用“线上+线下”多形式预约方式,鼓励服刑人员家属采取线上无接触便捷预约。为加强长三角司法协作一体化,我市为20余名家住上海的家属实现跨区域远程视频会见。同时,针对经济困难、身体不便、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家属,进行线下提前预约、身份核对和信息核实,安排专人对接。认真做好会见申请人身份审核、证件查验工作并告知会见纪律,严禁超范围、条件、人数安排会见,同时会见期间加强现场管理,落实专人全程值守、全程管控,会见结束后认真梳理会见情况,及时查漏补缺,确保会见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到位。2022年度共发起远程视频会见申请309次,成功会见298次,会见成功率达到96.4%,为监狱与家庭架起高墙内外的一座“连心桥,让亲情触屏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