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新闻·时事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元制”人才 抢手的背后

  

  

  

  (上接第1版)这些年轻人是该公司和健雄学院联合培养的“双元制”学生,根据培训模式,他们这段时间要在企业完成实操学习。

  亿迈齿轮(太仓)有限公司是一家德资企业,主要从事齿轮及齿轮系列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学徒中心经理马介宏向记者介绍,公司“双元制”培训从2018年正式招生,56名学员中有16名顺利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通过“双元制”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的留用率达100%,部门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公司对‘双元制’的学生培养非常重视,不仅有专门的团队负责管理和教学,而且定期要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考核。此外,学生在整个学制的学习当中,公司还给他们发放生活补贴,平均每个学生的生活费达5万多元。”马介宏说。

  记者发现,在亿迈齿轮的学徒中心,有一位年轻姑娘不时会走到那些正在接受培训的学生身边,对他们做一些指导和提醒。她叫王逸雯,是健雄学院和亿迈齿轮的“双元制”毕业生,今年7月成为亿迈齿轮学徒中心的培训师,主要负责对这些学弟和学妹进行教学和考核。她告诉记者,在日常教学中,她会要求学生每天写学习日记,把一天的学习心得写下来,她还会进行批阅。这项工作可以清楚地看出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马介宏坦言,公司通过“双元制”模式培养出来的员工,虽然投入的成本较高,但这些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非常强,他们毕业上岗之后,很快就会成为技术上的骨干,没有过渡期。他们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远远超出前期投入。所以,这些员工受到公司的欢迎和重用。

  ■受益于“双元制”,企业有了一个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

  其实,不只是以德资企业为主的外企重视“双元制”培养模式,我市很多民营企业对此也“情有独钟”。

  记者在苏州施米特机械有限公司采访时,总经理曾祥迅正在和几名“双元制”毕业的研发人员开会,核心议题是研讨如何将一份技术服务方案中的某一个技术上的小细节进行再优化,从而把最佳效果展现给客户。这份方案是专为国外一家客户精心打造的,为了将这个技术细节优化到最佳,曾祥迅和大家一起加班加点奋战了好几天。

  作为工业4.0装配与系统集成领跑者,施米特已荣获近百项国家专利认证。产品涵盖板件连接技术、冲铆技术、智能化整线解决方案及软件系统。曾祥迅告诉记者,随着公司不断地发展壮大,在技能型和研发型人才方面紧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就是在市场上招聘过来的人员与公司的契合度不够、流动性较强,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曾祥迅表示,看到“双元制”模式在德资企业的成功推行,就在想能不能在自己公司也采用这样的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技能型和研发型人才梯队断层的问题。于是,他们采取两种方式,一方面和健雄学院签订培训合作协议,通过双方合作定向培养学生,并定期聘请学校的老师到企业帮助解决一些研发性难题;另一方面,公司内部也组建培训团队,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培养,确保公司人才梯队的可持续性。

  正是在这样一种思路的引领下,施米特公司在解决人才短缺方面走上了捷径,拥有了一个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日前,曾祥迅带领这个团队成功研发出先进的板材冲压铆接技术,顺利成为特斯拉、格力、美的、奥克斯等一批大品牌客户的供应商,为他们提供系统智能集成方案服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民生
   第04版:新闻·观点
   第05版:周刊·收藏
   第06版:新闻·时事
   第07版:广告·公益
   第08版:市场·消费
“双元制”人才 抢手的背后
《关于撤销任利娟退休审批手续的告知书》送达公告
遗失声明
太仓日报新闻·时事06“双元制”人才 抢手的背后 2021-12-16 2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