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法律援助工作事关困难群众权益维护,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人民群众获得及时便利、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提供法治保障。12月,我市“法律援助法宣传月”全面启动,将通过系列宣传提升法律援助的知晓率,努力让法律援助之光照亮每一个人。
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各种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农民工权益、劳动纠纷、交通事故等纠纷不断增加。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有维权要求而无维权能力,有法定权利却无力伸张。而法律援助的意义正在于此,它缓解了弱势群体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难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开展法律援助,就是让更多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更便利地享受更有质量的法律援助服务。社会不断发展,百姓生活不断变化。需要有关部门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困难群众需求,灵活调整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和经济困难标准,将更多与困难群众民生权益保障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做到“应援尽援”,促进法律援助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化市、镇、村多级援助网络,方便困难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援助。同时严格规范法律服务行为,努力为受援人提供规范化服务。加强办案质量管理,完善办案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案件质量评估、案卷检查评比和投诉处理工作,督促法律援助人员依法依规办理案件。
法律援助肩负撑起弱势群体的正义蓝天的责任,政府对法律援助工作也需要进行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例如,提供充足的法律援助专项资金,为复杂案件调度经验丰富的律师等。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依法通过捐赠等方式为法律援助事业提供支持;对符合条件的,给予税收优惠;对在法律援助中作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等。
法律援助,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是为弱势群体谋利益的民心工程,需要各界的付出和努力,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