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荣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紧扣“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目标定位,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全力守好长江大保护“最后一公里”。——本报12月15日报道
太仓地处长江口,拥有38.8公里长江岸线。为落实好中央、省委和苏州市委关于长江大保护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安排,我市以实际行动扛起长江大保护责任,用“一江清水”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太仓答卷”。当然,要更好地做好长江大保护工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持续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不断深化和巩固行动成果,全力唱响“长江大保护”太仓乐章。
开展长江大保护,要在思想认识上再深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推动长江大保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思想指导行动,思想认识到位,行动就更加自觉。要想打好这场极为重要的战役,需要每一个人不仅在思想上做到再深化,更要在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解这项工作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必须提高站位服从大局,必须痛下决心出重拳。同时,要一丝不苟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以更大的决心、更严的要求和更实的作风,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在持续发力上下狠劲,奋力跑好长江大保护“最后一棒”,高质量建设长江口绿色生态门户。
开展长江大保护,要在沿江绿化上再强化。植树造林不仅可以让绿色成为长江太仓段最鲜明的底色,而且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一件大好事。既要全力推进岸线复绿工作,坚持因地制宜,深挖沿江企业、码头等绿化潜力,见缝插绿、见空补绿、拆违还绿,大面积种植一批速生林带,科学配置树种,实现林木“成带成网”,切实筑牢长江岸线生态防护林屏障。还要加大对土壤的修复力度,充分整合土地资源,挖掘成片绿化造林土地空间,努力腾出更多空间建设生态林网、滨水绿带,着力打造沿江万亩绿廊。更要持续加强生态湿地保护,保护好珍贵的长江自然岸线、江滩湿地,扩大湿地面积和功能,协同发挥好林地湿地的生态修复保护作用。
开展长江大保护,要在防治能力上再提升。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让沿江环境迈向更美好的未来,永远是我们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处置、工业固废危废处置等环保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工业集中区污水厂建设,切实提升环境处置水平。要加大环境保护领域执法监管与失职问责力度,推动环保、公安等多部门联动执法,加快推进沿江在线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切实提升环保监管水平。对于一些低产出、高能耗的企业,要加快步伐调整产业结构,全力促进转型升级。此外,要加强环境风险防控管理,开展好重点环境风险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强化港口码头、船舶污染风险管控,着力防范跨界污染事故。
开展长江大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一定要做到步步为营、扎实有力,共同编织好长江岸线绿色发展的生态画卷,使长江太仓段成为清洁、绿色、美丽、文明长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