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雪苗
当前,我市水稻秋收工作全面展开,收割进度完成近 20%,各项工作衔接顺畅。
水稻亩产约 1200 斤
日前,在城厢镇万丰村海丰农场的稻田里,收割机穿梭于金色稻浪中,饱满的稻谷不断落入运输车,田间一派繁忙。 “今年我们采用机插秧、绿色防控技术,水稻亩产约 1200 斤,比去年略高。”万丰村工作人员蔡晓峰介绍,收割后的稻谷被一车车送入农场烘干中心,无需再 “看天晒粮”。
为保障稻谷及时烘干、安全入仓,海丰农场烘干中心启动应急保障机制,14 台烘干机 24 小时不停工,十几名工作人员分白班、夜班两班值守。此外,万丰村秋种筹备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麦种、化肥、农药等农资备齐,还新引进一台 160 匹马力的拖拉机,将用于 1000 亩小麦精量播种。“去年试验过精量播种技术,省种和增产优势明显,今年打算扩大到1000亩。” 蔡晓峰说。
今年,太仓水稻整体生长状况良好,群体均衡、灌浆充足,产量较去年稳步提升。收割机数量充足,保障适期收割,有效减少粮食损耗。另外,我市组建了5个农机应急服务队,承担应急维修工作。全市31 个烘干中心充分发挥作用,通过提前预约优化服务流程,大幅提升烘干效率。
6个中心化秸秆为宝
秋收期间,秸秆处置与水稻收割同步推进,避免影响后续小麦种植。在浏河镇祥江农场,东林村秸秆收储队伍已进场作业,搂草、打捆、包膜一气呵成,打包好的秸秆整齐堆放。“我们以秸秆离田集中处置为核心,分两种方式推进:一是联合东林村秸秆收储队伍开展秸秆收储,二是依托位于新塘村的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中心,对秸秆进行初腐熟处理。” 浏河镇农村工作办公室办事员钱超介绍,该镇计划秋收期间完成 5000 亩水稻秸秆的离田作业。
东林村是全市秸秆收储的核心力量,今年投入 30 人的专业队伍、10 台套设备,前期与多个镇的 20 个村达成合作,目前已启动秸秆收储,计划 11 月 20 日左右完成,预计收储秸秆 2 万包,覆盖 2~3 万亩水稻面积。值得一提的是,全市 “一厂六中心” 中的 6 个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中心已全部投入运营,可采用气流膜堆肥技术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形成 “秸秆回收-有机肥生产-肥料还田” 的循环闭环,助力秸秆变废为宝。
深翻1.5 万亩农田
在推进秋收的同时,全市秋种工作已有序启动。沙溪镇泰西村的田间,大马力拖拉机正带动液压翻转犁对收割后的田块进行深翻,翻耕深度达 25 公分。“深翻能有效解决多年秸秆还田对水稻生产的不利影响,翻完晒垡 5 天左右,进行旋耕,之后再进行小麦精量播种。” 该村党委委员吴剑介绍。
今年,全市将对 1.5 万亩农田进行深翻耕种,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地力;小麦种植方面,进一步扩大精量播种技术应用面积,依托新设备确保播种均匀、深浅适宜,为明年小麦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会持续关注天气变化,指导种植户加快秋收进度,确保颗粒归仓,同时做好秋种技术指导,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