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周刊·乐活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光“杉”色
闯入璜泾这片“仙境”

  近日,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县”在起笔!青绿绘江山》融媒体行动,聚焦太仓市璜泾镇,推出报道《青春华章   湖光“杉”色间,发展落新篇》。

  在太仓绵延38.8公里的长江岸线上,璜泾镇的长江林场是颇为亮眼的绿色板块。长江林场最初由长江边芦苇荒滩围垦而成,水杉在这儿是绝对的“主角”。50年间,在滔滔江水的滋养下,这些水杉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质朴自然的赭石色树干构成了长江林场的生态底色。

  如今,长江林场的景象已经超出了当年的想象:高大的水杉沿着随塘河密密排布,枫树、香樟、银杏等树种错落其中,随时节变化呈现缤纷色彩;树屋、索道、皮划艇、露营帐篷掩映林间,带来别样的生机活力;林场周边还有连片的池塘、林地和湿地,成为南北候鸟的迁徙驿站。

  林场的保护与发展为何能成为太仓绘就绿色画卷的典型样本?

  让我们一起循着树木生长的方向,寻找太仓守护长江岸线、推动绿色发展的密钥。

  从芦苇荒滩到水杉成林

  种下长江岸线“绿色根基”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知青投身林地建设和生产劳动,长江林场的“生态接力”便开始了,一代代人的守护与耕耘,为这片土地埋下了绿色的希望。

  “你们注意观察树皮的纹路,纹路越宽,树木的长势越好。”许耀刚曾是林场的护林员,40多年里,他一直守望着这片江畔林海,寒来暑往,与树木相伴,清理杂草、养护树木、保护环境。

  许耀刚清晰记得1981年刚到林场时的场景:那时的林场生产劳作区,正好处于内外江堤之间,每到雨季或台风来袭,江水便漫过堤岸,庄稼被淹,农民收成受到很大影响。后来,为了保护江堤,林场开始逐步腾退农田,转而种树。

  “种水杉最好,根系发达、不易倒伏,省心又能固土。”提起林场的“老伙伴”,许耀刚满是自豪,“有几棵水杉是我刚到林场工作的时候种的,那时候才1米多高,现在长成了10米多高的大树。”

  半个世纪的时光里,太仓人沿着长江岸线播撒绿意,昔日的小树苗连片成林、满眼苍翠,一条以“林”为核心的生态廊道,就这样在江风里愈发繁茂。

  从厂房林立到候鸟归来

  重构江岸生态“自然循环”

  如今,从空中俯瞰,长江林场周边绿树、绿荫、绿廊连点成线、连线成片,一直延伸到江堤边。绿意延绵的背后,是太仓统筹开展国土空间全域整治,推进岸线生态修复,还地于林,还江于民。

  “2019年,我第一次来白茆口湿地,湿地西边有一片厂房。等我第二年来的时候,发现那片厂房被拆掉了,后来还种上了农作物,并且还有芦苇滩、池塘、果树林等,再加上周边的林场和原始长江滩涂,对于鸟类栖息、繁衍很友好。”在苏州市林学会生态调查员郑炜看来,这些年来,长江林场周边的自然生境越来越多,鸟种越来越多,就是生态变迁的最好证明。

  2020年起,太仓统筹开展国土空间全域整治,构建长江岸线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同时,深入开展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2982”专项行动,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制度,将岸线开发利用率控制在38.4%,探索出一条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金生、以绿惠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市累计拆除厂房5.2万平方米,平整土地250多亩,沿岸拆迁项目全部清零,高标准打造沿江“万亩绿廊”,完成沿江成片造林1794亩,完成绿化岸线长度13.8公里。

  郑炜提到的厂房拆迁是璜泾镇长洲村推进岸线生态修复的成果之一。“村里平整的土地其中21亩作为林业用地,剩余土地作为农业用地。”璜泾镇长洲村党委副书记马健是当年“长江大保护”攻坚行动参与人员,他还记得当年的行动宗旨:不再开发复耕的江边土地,大规模开展江边绿化,逐渐复原生态自然循环。

  随着江岸复绿,璜泾镇的新海、长洲、新明、新联、荡茜五个村还提档升级了基础设施,沿江废地变林地、变农田、变花海、变游园,绿水青山成为村民的“金山银山”。

  从守护颜值到创造价值

  激活绿水青山“民生密码”

  为长江岸线“留白”,是守护生态的第一步,但从长远来看,如何用好沿江这片得天独厚的生态宝地,为村集体添活力、让村民鼓腰包?太仓长江林场探险公园给出了答案。

  去年正式运营的长江林场探险公园是长江沿岸农文旅融合发展“地标性”项目。公园总规划面积约1000亩,坐拥一条长达2公里的生态廊道岸线,融合自然林场、长江景观、生态岸线、随塘河等生态资源,开设了长江观景、林场探险、户外露营、水上运动等项目。

  太仓长江林场探险公园负责人冯哲介绍了公园的开发理念:“我们的设计坚持‘在地化’和‘最小干预度’原则,没有大拆大建,不破坏林地资源,对自然生态影响越小越好。比如,我们的树屋都是临河而建,并且采用‘数字榫卯’技术,巧妙避开每一棵树的位置。地基设计考虑到生态环境,避免了硬化地面对植被的影响,使建筑和周围自然景观和谐共存。”

  如今,长江林场探险公园早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热门打卡地,更带动了当地增收。冯哲透露,目前,公园近九成游客来自上海,每到节假日,临河树屋总是满房状态。而依托户外场地开展的公司团建活动也同样抢手,往往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

  滔滔江水赋予了太仓黄金岸线、历史荣光和生态基底,沿着浏河、随塘河、杨林塘、七浦塘等支流廊道,滋养出了长江沿线文化带、浏河集中展示带、七浦塘文脉保护带、杨林塘水乡风情带等全域文旅版图。循着树木生长的方向,太仓正以生态为舟、以创新为桨,在长江经济带的澎湃浪潮中,绘就一幅更具韧性、更富诗意的青绿江山图。而这,也是太仓交给长江的时代答卷。

  万里长江奔流入海,太仓是它在江苏的最后一站。古干赭色, 江涌翠涛,当越来越多树苗扎根沿江土地,当长江的脉搏随着枝干生长的方向跳动,赭石色的树干是四季不变的守护,也是“以生态修复为本”“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最好诠释。(@璜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新闻·时事
   第04版:周刊·乐活
湖光“杉”色
佳片有约
“秋风起,蟹脚痒” 秋蟹肥美正当时
太仓日报周刊·乐活04湖光“杉”色 2025-10-13 2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