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周刊·小记者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中国精神在我心》有感

  □实验小学  四(3)班  朱若桐

  记得那天放学回家,我的书桌上放着一本装帧精美的《中国精神在我心》。我好奇地翻开这本书,立刻被里面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深深吸引。那一刻,我仿佛打开了一个装满精神宝藏的百宝箱,书中的每一页都闪耀着令人心潮澎湃的光芒。

  在所有故事中,抗日小英雄海娃的故事最让我震撼。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年仅14岁的海娃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他巧妙地把信藏在绵羊尾巴下,踏上了穿越敌人封锁线的危险旅程。

  我永远忘不了书中描写的那个场景:凶神恶煞的日本鬼子用刺刀抵着海娃的胸膛,冰冷的刀锋几乎要刺破他单薄的棉袄。海娃吓得双腿止不住地颤抖,但他始终咬紧牙关,没有透露半点秘密。最终,他凭借智慧和勇气,成功完成了任务。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自己的一次经历。上学期,学校举办运动会,我报名参加了800米长跑。站在起跑线上,看着长长的跑道,我的双腿突然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跑到一半时,胸口火辣辣地疼,耳边嗡嗡作响,我几乎要放弃了。但是最终,我还是咬牙坚持跑完了全程。

  比起海娃面对的危险,我遇到的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想放弃时,就会想起海娃。上周数学考试中,我被一道复杂的应用题难住了,急得直冒汗,可一想到海娃面对刺刀都不退缩,我就静下心来,重新审题,终于找到了解题思路。海娃的勇气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书中“敦煌女儿”樊锦诗奶奶的故事同样让我感动不已。这位可敬的老人放弃了上海优渥的生活条件,毅然扎根敦煌,在漫天黄沙中守护千年壁画,一待就是半个多世纪。

  去年暑假,我看了一部关于敦煌的纪录片。镜头下,莫高窟的壁画美得令人窒息:飞天的裙裾飘飘欲仙,佛陀的面容慈悲安详。更让我惊叹的是,这些历经千年风雨的壁画,色彩依然鲜艳如初。这背后,是樊奶奶这样的守护者日复一日的精心呵护。

  记得有一次美术课,老师让我们临摹敦煌壁画。我画了整整一个下午,手腕都酸了,却还是画不出那种神韵。这让我更加敬佩樊奶奶,她不仅要临摹壁画,还要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护它们。樊奶奶教会我,真正的热爱需要长久的坚持和付出。

  书中最让我心潮澎湃的,是中国航天的故事。每次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发射的壮观场面,我都会激动得跳起来。特别是看到航天员在太空舱里做实验,那抹鲜艳的中国红在深邃的太空中格外醒目,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受此启发,我养成了记录创意的习惯。我的书包里总装着一本蓝色封面的创意笔记本,虽然有些创意还很稚嫩,但说不定将来真能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呢!

  通过《中国精神在我心》这本书,我明白了中国精神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就蕴藏在每个普通人的坚持与奉献中。海娃教会我勇敢面对困难,樊奶奶让我懂得坚守的价值,航天人则告诉我梦想的力量。

  现在的我,会在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援手,会在学习遇到瓶颈时多坚持一会儿。因为我知道,践行中国精神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每一件小事。

  这颗中国精神的种子已经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用心浇灌自己心中的这颗种子,它终将长成参天大树,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而我,也要努力成长,争取早日成为栋梁之材,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闻·时事
   第03版:周刊·小记者
   第04版:广告·公益
我的自画像
读《中国精神在我心》有感
小树的心思
向未来出发
我的“老顽童”爷爷
“双溪竹海”漂流记
幸福在身边
太仓日报周刊·小记者03读《中国精神在我心》有感 2025-07-19 2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