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要闻·综合
上一期3   4下一期  
未来健康产业对接会举行~~~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侧记
~~~
~~~——郑和文化新时代研究座谈会侧记
~~~
中国拍卖行业AA企业~~~
~~~
~~~
~~~
~~~
返回太仓日报
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和文化融入城市血脉
——郑和文化新时代研究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  宋沐恩

  今年正值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也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在昨天举行的郑和文化新时代研究座谈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太仓的“开放基因”与开放实践、郑和文化的当代诠释及国际传播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江止于斯,海始于斯。1405年,郑和从太仓扬帆远航,谱写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浩浩荡荡的船队每到一处,都会带去中国的历法、冠服、图书、瓷器、丝绸等,太仓也因此成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文化交流中心。南京郑和研究会副会长、郑和第二十世后裔郑宽涛介绍,太仓元朝时开始大规模海运,明清时期更享有“天下第一码头”之美誉,这正是郑和选择太仓刘家港作为下西洋起锚地的原因。

  马六甲郑和文化博物馆馆长李培峯表示,郑和七下西洋的历程彰显了中国人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勇气,以及海纳百川、博大包容的胸襟。“郑和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其中非物质遗产包括郑和精神、妈祖文化等。这些遗产跨越了历史、国界和种族。可以说,郑和留下的整个文化遗产系统,完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遗产文化线路的定义。”李培峯说。

  从港口出发,与世界通联。接过620年前的“航标和星盘”,如今的太仓港正全力实现从“历史名港”到“现代大港”的跨越式发展,将“人文存量”“港口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数据显示,太仓港年集装箱吞吐量迅速增长,排名全国港口第8位、全球港口第20位,是长江沿线航线数量最多、密度最大、覆盖最广的港口,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港口。

  “在太仓港,我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开放胸怀,更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面向世界,坚持开放的生动实践。”知名媒体人、《郑和之路》作者韩胜宝表示,郑和精神的核心——“和而不同”的包容理念,在太仓得到了具象化体现。

  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扬帆出海,太仓港已为多家中国车企的自营滚装船提供首航服务,可运往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巴西等国。太仓港不仅拥有覆盖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洋直达航线,更提供特色化、定制化的远洋航线服务。韩胜宝说:“作为昔日的‘六国码头’,太仓港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今日已俨然成为‘百国码头’。”

  近年来,太仓聚焦港口发展“一号工程”,依托大江大海赋予的“开放基因”,全市域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高地,立足“千亿制造、千亿物贸”的产业基础,用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国家级名片,已形成世界500 强企业、中央企业、欧美企业三个特色企业集群,建成了全球最大集装箱制造基地、亚洲最大高级润滑油生产基地、华东最大个人健康护理产品生产基地、沿江地区最大电力能源基地。同时,高端装备、先进材料、低空经济、美妆医药等重点产业加速兴起,临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郑和时代商贾云集、千帆竞发的盛景,正在太仓以崭新姿态重现。

  “从郑和下西洋到‘一带一路’,这是跨越时空的丝路传承。”中国郑和研究会副会长孙治国表示,郑和以“宣德怀柔”取代殖民掠夺,太仓则通过“亲商、爱商、护商”的理念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16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他说:“郑和文化已融入太仓城市血脉,成为推动发展的文化动力。相信‘郑和IP’必将从太仓、苏州走向全国乃至世界,郑和故事也将继续传颂四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区镇新闻
   第04版:周刊·墨妙亭
推动生物医药创新资源集聚太仓
投递“求才简历” 广纳天下英才
儿童剧《郑和·东方宝船》在太开启全球首演
郑和文化融入城市血脉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拍卖公告(2025 13期)
融沪大道施工通告
陆渡街道郑和中路等道路施工通告
欢迎刊登 分类广告
遗失声明
太仓日报要闻·综合02郑和文化融入城市血脉 2025-07-12 2 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