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沐恩
日前,中央社会工作部联合教育部共同举办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专题培训班在太开班。培训期间,太仓结合不同类型学校的实践情况,就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个案、小组典型案例等进行交流分享,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
发挥“首创精神”,大胆探索实践。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既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题中之义。太仓于2023年在全省首创初高级中学“一校一社工”全覆盖,全市20所初高中的3.1万名学生都配备驻校社工,各区镇全部设立“学校社工流动站”,为学校社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实践,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营造“心灵港湾”,护航学生成长。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求呈现多元多样的特点,学校社会工作需提供针对性服务。一方面,太仓为青少年搭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设校内“必修”社工课,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日常教学;另一方面,联合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筛查和早期干预机制,通过早期筛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由专业社工介入,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治疗方案、心理支持辅导等。这些举措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做到“多方协同”,凝聚最大合力。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千家万户。太仓成立了全市学校社会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民政局、教育局牵头,公安、卫健、团市委、妇联等部门共同参与,实现了跨部门合作和资源整合,成功将社工服务站点延伸至教育最前沿。诚然,做好这项工作仍需各方发力,比如学校要为驻校社工更好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家长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努力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近3年,学生极端事件在区域中占比从5.3%下降至2.8%,这充分证明了驻校社工的工作价值。下一步,要重点做好驻校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持续提高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性、覆盖面和可及性,不断织密织细“关爱网”,用温暖的关怀点亮孩子们的“心中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