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民生·热线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仓多措并举构建残障康复新格局
让残障人士在爱中重获新生

  □本报记者  杨丹萍

  全国助残日即将来临,在太仓,残障人士康复事业正焕发蓬勃生机。市残联推出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为众多残疾人带来生活的希望,让他们的康复之路越走越宽。

  搭建康复体系为梦想“续航”

  走进太仓市新鑫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整洁的训练室里,墙上挂满了孩子们的画作和康复进度记录。“以前为了给孩子找合适的康复机构,我们跑了好多地方,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么专业的服务,真是太好了!”特殊儿童小徐的家长感慨道。

  近年来,市残联把构建完善的康复体系作为重点工作,积极与教育、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携手,建立起信息共享和会办机制。“残疾康复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残障人士得到更好的服务。”市残联工作人员表示,通过紧密合作,各项康复政策得以高效落实,让残障人士及时享受到政策福利。

  目前,全市已有7家定点儿康机构,实现了康复服务类别全覆盖。新机构里,康复设备先进齐全,训练场地宽敞舒适。“这里的环境和设备都很专业,孩子在这里康复,我们家长特别放心。”前来参观的家长满意地说。

  为了确保康复服务质量,市残联在制度建设上下足了功夫,制定了《太仓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考评办法》,并建立每季度考评通报制度。考评人员认真检查每个环节,督促机构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来,才能给孩子提供优质的康复服务。”

  在康复工作中,人才是核心力量。市残联与市卫健委联合举办培训班,在市公卫中心设立“太仓市残疾人康复实训基地”,常态化开展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目前,全市定点儿康机构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提升了7.5个百分点,为康复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精细监管服务为成长“护航”

  在完善康复体系的同时,市残联从细节入手,加强对儿童康复机构的监管,努力实现“应康优康”。

  在日常监管中,工作人员经常穿梭于各个康复机构之间。为了维护康复秩序,他们在机构新增、变动时积极协调,避免康复儿童和老师的不正常流动。同时,开发儿童康复机构监管平台,将定点机构公共视频接入信息化平台,利用“钉钉打卡”获取儿童上课信息,并据此结算补贴费用,让监管更加科学高效。

  绩效评估是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市残联聘请第三方评估定点机构年度绩效,全流程监管康复服务。评估人员仔细查看康复记录,与家长深入沟通,对于不达标的机构,督促其整改,确保康复资金合理使用,让康复服务真正惠及残疾儿童。

  安全生产是康复工作的底线。市残联与定点机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定期组织消防培训和演练,开展安全生产检查。通过这些举措,康复机构的安全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聚焦个体需求为生活“添彩”

  张华(化名),一位13岁的脑瘫患儿,也是二级肢体残疾人。走进张华家中,无障碍改造后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卫生间和走廊铺设了防滑垫,扶手安装得恰到好处,智能烟感和取暖器让生活更加安全舒适。张华的祖母开心地说:“以前孩子在家里走动,我们总是提心吊胆,现在有了这些设施,方便又安全,真的多亏了残联。”

  张华也享受着多项补贴,这些补贴为他的生活和康复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在康复方面,他自2015年起在太仓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基本康复服务。在康复机构里,张华努力跟着老师进行康复训练,尽管每一个动作都充满挑战,但他从不放弃。老师总是鼓励他:“张华,你做得很棒,继续加油!”2024年,爱心企业的资助让张华能够接受进一步的康复训练,同时他还获得了志愿服务和生活物资。如今,张华不仅能背诵古诗、儿歌,还能在助行器的帮助下行走,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

  据了解,市残联实施的重度肢残人员“减压”项目,让全市重度肢残人员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95.3%,一级肢残人员长护险比例提高30%,低收入一级肢残人员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率达到100%。

  此外,我市实施的孤独症儿童暑托班项目,缓解了孤独症儿童家庭暑期照料压力,获得了团省委的表彰。在暑托班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学习知识,充满了欢声笑语。

  创新评估模式为康复“提速”

  为了让康复服务更加科学、精准,市残联创新实施特殊儿童康复效果评估项目。该项目获评全省残联系统2024年度创新创优示范项目。

  在选择评估服务机构时,市残联经过多次调研,制定详细工作方案,通过公开招标,选定具有医疗卫生机构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同时,整个评估流程充分考虑到家长和孩子的需求,评估团队到机构上门评估,避免家长接送麻烦。各儿康机构设置专门评估室,制定分批评估时间表,评估团队根据人数和康复类别安排专业人员有效衔接。评估结束后,为每个孩子建立一人一档的康复评估服务档案,形成评估报告并给出合理康复建议。

  在项目质量控制方面,市残联将项目开展后的15天作为预评估阶段,邀请上海等地专家观摩评估现场,与专业人员交流探讨。专家提出宝贵建议,评估机构据此进行完善和优化。

  市残联以康复服务为核心,构建体系、精细监管、聚焦需求、创新模式,全方位提升助残服务质效。从儿童康复机构的专业建设,到重度肢残人员的暖心帮扶;从康复效果的精准评估,到心理健康的悉心呵护,每一项举措都凝聚着市残联对残障人士的深切关怀。今后,市残联将继续深耕各项助残领域,完善服务机制,汇聚社会合力,以更扎实的工作为残障人士筑牢康复保障,助力他们在充满希望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民生·热线
   第04版:周刊·平安法治
让残障人士在爱中重获新生
这种短信是真是假?
蔬菜交易扰民能否整治?
能否调整下道路划线?
小区道杆为何常开?
这里停车怎么收费?
陆渡小学南门何时投用?
警惕“亲水菌”与“食肉菌”
南站边修的新墩是什么铁路线?
老陆渡农贸市场将作何用?
太仓日报民生·热线03让残障人士在爱中重获新生 2025-05-15 2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