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焕涛
在沙溪镇太星村一栋普通的农家院落,200余盆兰花错落有致,四季飘香。这些兰花的主人——63岁的退休教师柳国刚,用十年光阴从“养兰新手”蜕变为“行家里手”,以兰花为媒,绘就了一幅“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多彩晚年画卷。
2014年,时任小学语文教师的柳国刚初涉兰花养护,网购的几十盆兰花成了他的“试验田”。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这项“绿色事业”,养植规模逐年扩大。如今,他的房前屋后已成为“兰花博物馆”,一年四季,兰花飘香,丝丝缕缕,淡雅绵长。春兰吐蕊、蕙兰竞放、建兰绵延夏秋,寒兰与报岁兰更添冬春雅趣。“每种兰花脾性不同,开花时间、花期不同,得像对待学生一样因材施教。”他笑着说道。
如今,柳国刚成为远近闻名的“兰花郎中”。梅雨季节和夏季,兰花最容易得病,表现为根、茎、苗等的腐烂。柳国刚一直坚持提前喷洒药水,减少兰花发病率。“就像教书要提前备课,养兰也得防患于未然。”柳国刚还有一款自制的“配方土”——小石子、松树皮、花生壳等按比例混合,既保水又透气。
兰花不仅滋养了庭院,更重塑了柳国刚的退休生活。通过兰花,他结识了全国各地的“兰友”,与他们线上线下交流经验;每日一两个小时的松土、修剪,既活动筋骨又怡情养性。如今,他的“绿色版图”拓展至金枝玉叶、茉莉花、金银花、月季等500余盆绿植,但兰花始终是“主角”。他说:“这些花让我对退休后的每一天都充满期待,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谈及未来,这位“花甲园丁”目光炯炯:“打算引进更多稀有品种,把院子变成‘活态兰花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