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朋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太仓行稳致远。去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印发《关于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项普法活动的通知》,积极开展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项普法活动,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加速推动经营主体“守法致远”。其中,科教新城开展了“和乐常丰”项目,立足海运堤商业街区,结合罗腾堡风情街,充分聚焦各类经营主体的现实需求,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系列宣传活动,推动法律服务进商圈、进企业,满足经营主体及周边居民学法用法需求。浏河镇实施“红链领航 法护企行 发展营商环境法治化新质生产力”项目,搭建“产业链议事+援法”平台,围绕项目落地、风险瓶颈等议题与企业共谋发展,攻坚企业办事流程中的堵点,拓展政务服务网,与工业区周边便民服务站、法律服务“阳光屋”深度合作,建立“定时”政务驿站,推动政务、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
以“普法惠企”“送法进企业”等活动为载体,去年以来,我市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近200场,惠及企业600余家,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法治服务。璜泾镇打造“璜司晋企3.0”企业合规服务平台,编制涉企行政合规指导清单,梳理行政合规事项、常见违法行为表现,同时策划设计《“璜司晋企”劳企双保护》汇编手册,帮助企业提前认识违法风险点,促进企业合规经营。陆渡街道组织网格员、法律明白人共120人成立“水滴”行动队,走访辖区企业、个体工商户,认真倾听并积极回应经营主体对公民法治素养、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基层依法治理等方面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普及法律法规。
我市还在各区镇精心选址,搭建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实体平台,不断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项目,先后依托市生物医药产业园、软件园、大科园、“青诉”、港产城、绿色产业园、航空产业园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密切关注企业需求,全力解决企业发展难点堵点,梳理企业全生命周期、安全生产等法律风险防范提示110余条,走访企业500余次。
此外,我市积极推进普法入“新”。成立全市首家货车司机法律咨询服务工作站、苏州市首家快递行业法律服务站,开展免费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政策解读等服务项目,帮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解决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提供便捷、高效、多元的“一站式”法律服务,让法治化建设成果惠及更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