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琦
“饭菜可口,不仅老年人能来吃,年轻人也可以,经济实惠又便利。”为了让全龄段社区居民“就近吃”“吃得好”,科教新城时光餐厅、娄东街道幸福食堂在重点满足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扩大服务半径,推出特色卤味、家常小炒菜等“下饭菜”,全力打造全龄友好社区食堂。
围绕“城乡和美幸福地”这篇文章,2024年以来,高新区持续推进幸福社区建设,通过整合阵地资源、壮大服务力量、升级设施设备,推出涵盖养老扶幼、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等领域的重点项目80多个,并实施社区公共服务补短板行动,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加快打造幸福社区“新样板”。
托住“一老一小”的幸福
“一老一小”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高新区重点关注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身心幸福,让“朝阳”和“夕阳”共同组成最美画卷。
科教新城通过家门口的“享老”、“银发体检+”、“早安六点半”等项目,持续擦亮“颐养金仓”名片。2024年,科教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响应高新区幸福社区计划,精心打造了“银发体检+”项目,为辖区户籍老年居民免费体检带来重大升级,创新性地将胸部CT纳入检查项目,截至目前,已为5219名辖区老人完成关键筛查。通过体检,老年人得以及时察觉潜在隐患,预防能力也随之提升,进而对可能出现的健康风险提前布防、有效干预。此外,科教新城还积极打造老年认知症友好社区、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时光医伴”等项目,推动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娄东街道的护幼特色也得到居民的广泛好评。针对双职工家庭子女“看护难”问题,2024年暑假期间,娄东街道通过开展“七彩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暨“安心暑托 ‘童’行未来”暑托班项目,在9个社区的12个点位开设集中式课程化暑托班两期,服务青少年约600人。与此同时,娄东街道不断加强社区与学校的结对共建,在校外教育辅导站提供课后延时服务,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娄东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暑托班将进一步扩容,争取两年后覆盖全部社区。
积极完善社区基础设施
“自从小区和向阳路上装了充电桩,不仅充电方便安全,上下班也不用为车子没电而操心了。”市民张先生家住惠阳新苑,在向阳路附近工作,电动车充电不方便一直是他的烦心事,如今这个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充电难”“停车难”问题是近年来群众越发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2024年,娄东街道聚焦居民小区、街面两个重点生活场景,在11个小区、18条道路推行充电桩建设项目,丰富市民充电渠道。截至目前,娄东街道已在25个点位增设路面充电桩,新增充电插口约250个。
陆渡街道在幸福社区建设中始终把居民安全放在重要位置。陆渡街道存在不少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很多小区建设年代久远,基础设施特别是安全设施损坏或缺失。因此,陆渡街道重点聚焦小区基础设施改善,分别对陆渡社区、东城社区、红庙村等10个村(社区)的农民集中居住小区进行改造,包括增设智能梯控系统、智能烟感报警器、灭火器、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及充电桩等。经过改造,这些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安全防护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高新区各板块还积极拓展社区服务载体与功能。娄东街道新建娄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华源上海城等7个海棠邻里驿站,科教新城焕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菜场等基础设施,陆渡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菜场也得到提档升级。
社区文化服务再升级
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科教新城和娄东街道着力探索“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建设,开设了绘画、编织、舞蹈、书法等各类课程,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并聘请专业教师授课。课程及时间公布后,吸引众多居民报名,在这里,老人不仅可以学习知识,结交好友,还可以强身健体,愉悦心情,真正做到“走出来、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
娄东街道将文化培训拓展到全体居民,开展绘画、手工、器乐表演、健身操、舞蹈、戏剧等各类培训课程,搭建起学员互动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举办各类体育活动,持续激发全民健身活力,今年计划开展娄东街道幸福社区第十届羽毛球赛、国民体质测试、体质锻炼达标赛等活动,持续为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注入动力。陆渡街道则将文化惠民演出贯穿全年,积极建设邻里生活馆等,满足不同年龄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