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倩)近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第439期简报,充分肯定了合肥-太仓“新三样”水水中转“一箱制”运输机制。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我国新能源产业迎来加速发展新机遇,特别是锂电池储能柜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随着储能柜容量的大型化发展,储能产品的重量越来越大,传统的陆路运输方式面临诸多限制和挑战。为此,太仓海事局与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充分发挥太仓港集港优势,研究确定了合肥-太仓“新三样”水水中转“一箱制”运输机制,实施“始发港管理、中转港互认”的监管模式,真正实现“一箱到底”,货物到达太仓后,不再进行危险货物安全适运报告,非必要也不再进行查验。
“新三样”货物从安徽合肥派河港码头启运,运输至江苏太仓港后换装海船出口,相较公路运输,每箱运费节省20%。据了解,“水水中转”的运输模式不仅有效避免了陆路运输对储能柜的损害,降低了运输环节的诸多风险,在物流成本上也具有明显优势,每个储能柜可减少约1200元运费,助力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自2024年12月27日首航以来,已保障船舶安全运输6个航次,350余个储能柜完成集港,累计为企业节省运输费用40余万元。
太仓海事局将持续完善和优化“新三样”货物“水水中转”监管服务保障机制,为新能源产品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水上运输新通道,全力保障“新三样”货物扬帆出海,在“一号工程”建设中展现海事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