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1月8日和1月9日,市人大代表对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进行审议。代表们围绕人大履职、法治环境、港口发展、民生福祉等方面踊跃发言,为精心描绘中国式现代化太仓新图景,拼出“太仓速度”、实现突破跨越建言献策。
彰显人大履职担当
营造良法善治法治环境
韩志敏代表:过去一年,人大工作做到了政治方向坚定,服务大局有力,自身建设一流。今年,人大一定能更好提升人大监督的质效,更精准服务太仓的建设和发展,更有力推动代表履职。去年“两院”工作成效明显,体现了对民生的关切,优化了营商环境。相信今年“两院”必将继续为中国式现代化太仓新实践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陈艳萍代表:过去一年,人大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推出了很多新的机制,比如网格化履职等。今年人大还将推出“码上见”,为每位人大代表分配独一无二的二维码,加强代表和群众的联系,方便群众实时向代表反映问题和诉求,更好发挥代表作用。
邱东明代表:过去一年,“两院”统筹做好审判、检察工作,做到了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以高质量工作服务推动太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履行了“两院”优质高效的法治保障职能。
聚焦“一号工程”
书写“以港强市”文章
周晓荷代表:2024年是太仓港的汽车出口风口期,海通码头的建成投用加速了汽车的出口步伐。希望太仓本地的汽车相关企业能敏锐洞察并有效把握这一机遇,充分利用太仓港得天独厚的物流成本优势,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拓宽海外市场版图。同时,期待企业能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构建更加完善的汽车产业生态链,携手推动太仓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梁月初代表:港口是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一张“王牌”,聚焦“一号工程”,建议可借鉴宁波港的经验,采取系列创新举措,比如,可对通行车辆实行包年措施,提供打折优惠;或者由政府统一采购通行服务,进一步降低港区到市区的交通时间和成本。如此,可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改善交通状况;降低港区通勤人员的成本,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在交通资源相对充裕的未来,通过错峰利用,将空闲时段的公路资源利用起来。
马云代表:江堤大道即将启动建设,希望相关部门在规划时审慎考虑以下方面:首先,为缓解港外停车难题,在建设中适当增设停车位,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其次,为提升司机的服务体验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应配套建设统一规范、管理有序的餐饮与修车服务设施。最后,鉴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在停车位附近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充电桩和智能换电站,满足新能源车主充电需求。
保障改善民生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顾爱东代表: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我们将继续探索梅山猪的深加工产品,启用雅鹿村注册商标的包子、饺子、香肠等优质产品,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走一条产业兴旺的发展之路,为村民创造稳定的就业岗位,做到幸福之路,一“鹿”同行。
张萍代表:随着国内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希望能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争议。相关部门应帮助企业建立劳动争议组织,对企业进行更多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促进劳资关系和谐。
陈春莉代表:教育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教育部门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教师可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