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雪苗
2024年荣誉榜
乡村振兴监测评价结果列全国县级市第一
《生态农场“稻—羊—肥”种养循环技术规程》列为省级农业地方标准
安佑集团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引入竞争性存放机制 全面提升集体资金收益》入选省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创新做法案例
14个村获评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将改革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农业生产、乡村建设、共同富裕等领域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有效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激活农业强市引擎,“新”的动能在成长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建成高标准农田3.63万亩,落实各类涉粮补贴超1.5亿元,粮食播种面积超33万亩。引导规模猪场扩能增量。新建雅鹿梅山猪育肥场,生猪累计出栏3.01万头。新增省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8家。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实施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9个,高标准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优质水稻科技示范基地等项目成功落地,三农大数据平台加速建设。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全国特质农品2个。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收入16.1亿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一厂六中心”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载体落地,建成投用处置中心4个,系统推进2024年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复制推广循环农业面积超1.5万亩(累计超3万亩)。
打造和美乡村样板,“好”的态势在巩固
推进片区协同发展。扎实推进“1+1+9”乡村振兴片区209个重点项目建设,开工率达88.5%。金仓湖现代农业示范片区业态更加完善,“大一点的仓”农产品体验中心、万丰智慧牧场等项目建成投运。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攻坚月”专项行动,启用市综合指挥中心农村人居环境平台,建成苏州市特色康居乡村6个。承办江苏省第十届农民运动会篮球(村BA)、乒乓球(村TT)比赛。深化帮扶共谋发展。完善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联动机制,新增帮促载体项目3个。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帮扶,选派帮扶队员,落实帮扶资金。全域推进乡村医疗互助项目,实现镇村参与全覆盖,累计补助11262人次,补助金额1638.41万元,起付线以上部分平均减负40.81%。
做好强村富民文章,“进”的走向在延续
多方位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围绕苏州“1+2”改革要求,探索规模经营、土地租期调整机制和农村发展集成改革。“探索金融支持农业生产低碳转型最佳实践”入选部级改革试验任务,香塘村被列入省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多形式提升主体经营水平。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2个,获评苏州市级家庭农场13家。强化基层农业技术人才及高素质农民培育,农业委培生双向选聘、定制村干选拔顺利推进,70名农业委培生落实就业,累计举办各类农业职业技能培训37期。多渠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项目10个。出台激励机制,激发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活力。通过竞争性存放制度,增加村集体资金利息收入。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在线交易量及金额实现双增长。
织密安全监管防线,“稳”的格局在完备
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健全完善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沿江“1+3+N”联合执法等长效监管机制,结合渔政“天眼”精准监控及执法装备赋能,构建长江禁渔严密监管体系。深入推进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农畜水产品等执法抽检。强化动物检疫监管。加强指定通道动物运输检查,专项打击牛羊屠宰“瘦肉精”问题,未发现瘦肉精阳性样本,常态化监测预警非洲猪瘟。强化安全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农事服务中心、农机库房及屠宰企业安全隐患定期巡查、抽查制度,切实抓好隐患整改“两个清单”。开展“两鱼”、豇豆专项整治,建立重点整治名录,加强部级与省级抽检。
2025年,市农业农村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以改革和科技为动力,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市,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坚定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担当。
把握“稳”的基调,厚植农业生产根基
提高稳产保供能力。全面完成“调查摸底、上图入库”工作,加强建后管护,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45万亩。扎实推进稳面积、增单产行动,不折不扣完成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指导做好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完成域外保供3500头任务。聚力科技强农行动。谋划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启动1~2个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计划新建种苗繁育、草莓生产等植物工厂2个。加大国内外先进农机装备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引进长吻鮠等1~2个水产新品种。选送优质棉花新品系参加江苏省或新疆的区域试验。锚定绿色发展导向。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沙溪镇、浮桥镇发展实际的循环农业模式,新增循环发展面积2万亩,实现循环农业模式市域全覆盖。全面建成投用6个农业有机废弃物初腐熟中心,完成2024年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加速实现全域农业有机废弃物全量化利用。
彰显“新”的姿态,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聚焦“片区化”。推动乡村振兴片区特色发展,以玫瑰庄园为核心向全域辐射连片,推进太昆常、金仓湖、沿江、沿沪四大片区组团发展。着眼“产业化”。深入排摸农业农村重点项目,抓好15个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新开工建设。高水平完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设,聚焦稻米主导产业,提升产业质效。加快打造覆盖全市的三农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广“慧”种地App等数字化应用。新增苏州市级龙头企业2家。围绕“品牌化”。加快培育加工业绿色食品,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至76%。积极培育农村新业态,做精做优特色农产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公用品牌。创新农文旅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培植乡村休闲农业文化品牌。
锚定“富”的导向,拓宽强村富民路径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动农业生产集成改革和农村发展集成改革,开展适度经营规模区间研究,构建评估机制,确定适度规模经营空间。同步实施部级改革试验任务与省级土地承包延期试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分层分类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积极开展农村创业创新活动,努力打造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严格开展“定制村干”入额遴选,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人员培训等业务指导和服务。强化集体经济动能。深化村企合作、抱团发展,新增抱团项目、村企合作项目各10个。常态化推进集体资金竞争性存放工作,提高集体资金收益。落实好《关于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推动重点帮促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营性收入增长8%。优化农村环境风貌。深化市领导挂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度,推广城厢镇“基层党组织+劳务合作社+村物业公司”模式,农村人居户均管护费用降至1000元左右。持续培育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增特色康居示范区1个、特色康居乡村15个。
落实“严”的举措,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严抓农业执法监督。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深化联防联控机制,实施系列执法行动。聚焦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专项执法行动,强化抽检与联动,确保农产品合格率在99%以上。严抓动植物疫病防控。切实抓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加强畜禽养殖、畜禽屠宰、动物诊疗三大环节监管,严厉打击动物防疫违法行为。加强省际动物卫生检查,深化跨区域联防联控,强化“瘦肉精”监测。开展种子经营门店植物检疫专项检查、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加强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疫情监测。严抓农业生产安全。落细落实农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强化海洋渔船日常监管,及时预警,加强渔港安全巡查。严格农机牌证核发和年度检审,抓好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