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雯
全力抓好“一号工程”,进一步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强化推进教育培训,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加油充电”;架起校企供需桥梁,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塑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繁琐”到“便捷”,公共自行车“迭代更新”助推“绿色出行”……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民生热点和社会治理难点问题,助推政策有效落地。太仓市政协不断探索创新履职方式方法,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大展作为。
2024年以来,太仓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人民政协为人民”为工作导向,着力发挥政协优势,注重创新,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自活动实施以来,开展各项服务活动350余场,收集社情民意559条,参与委员1200余人次,服务群众数万人次,扎扎实实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委员服务机制“出新招”
激活履职尽责“原动力”
近年来,太仓市政协不断健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全力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分别制定了《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实施意见》《委员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委员工作室建设提升年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按照建好一批委员工作室、配强活动召集人、制定为民服务清单、开展委员履职评价的思路,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拓展履职平台。打造了“医心为民”“法护民生”“汇智港湾”“协同助企”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委员工作室,实现了界别、区镇层面的全覆盖。
深入推进“两个全覆盖”工作,落实党组成员联系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探索形成了“同心行”临时党支部-党员委员-党外委员-界别群众的全链条“党建+履职”工作模式。依托“同心行”临时党支部开展学习交流、宣传宣讲、调查研究、协商议事等活动,促进党建工作与政协履职的深度融合。
此外,嘉昆太三地政协探索建立“跨地域、跨层级、跨领域、跨产业”的委员联动共建机制,调研三地农文旅产业协同发展,举办“推进嘉昆太交通一体化”专题协商会,加强委员联动履职和互学互鉴,以制度机制建设推动“服务为民”活动走深走实。
特色产业加注“政能量”
激发提质增效“内驱力”
2024年10月28日至29日,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张义珍一行来太调研时,称赞了太仓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良好态势,并对太仓市政协通过精准协商议政、博采各方智慧、加强区域联动,当好太仓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建言者、有力助推者和重要参与者给予充分肯定。
2024年是太仓开启下一个对德合作黄金三十年的开局之年。为助力擦亮“德企之乡”名片,太仓市政协聚焦“委员履职 服务德企”主题,积极搭建“同心同德”委员工作室矩阵,面向德企开展立体化、联动式履职。在德企高管聚集的咖啡馆,设立双语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采集报送的多篇信息被上级政协录用,为企业争取了更多上游政策支持。通过政协内循环、委员微履职,促成德企民企合作、校企供需对接、停车资源共享等民生实事,为太仓全力打造对德合作示范区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为促进企业发展,港区政协工委2024年累计开展“委员讲堂进企业”活动15场,其中法律专场5次、政策宣讲专场5次,覆盖企业职工群众4000余人次。高新区政协工委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履职内容,积极搭建“政在赋能·硬核仓企”协商平台,发挥政协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排忧解难。城厢镇政协工委以“走访解促”活动为载体,协商解决企业集宿区建设、企业配套费缓缴等问题,着力打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堵点难点。
以专业性凝聚“大智慧”
彰显服务民生“感召力”
太仓市政协充分发挥委员工作室平台履职作用,丰富委员履职形式和内容。2024年9月27日,江苏省政协委员孙陈工作室举行关于进一步优化太仓社工队伍建设与发展协商议事活动,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关注民生福祉,服务公共事业发展,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024年以来,太仓市政协依托各个委员工作室,策划推动委员履职“服务为民”系列活动,积极为增进民生福祉献计出力。“医心为民·民进和医卫界”委员工作室发挥专业特长,为科教新城近5万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志愿服务,2024年共开展3次健康讲座、4次大型义诊、31场委员门诊。郁文明委员工作室开展“惠民公益书法班”共建活动,每周日下午授课,2024年授课24课时,参与课程超500人次,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汇聚正能量。此外,陆志强委员工作室推动成立了环卫关爱基金,以困难环卫职工及家庭为关注对象,累计帮助环卫人员超100人次,支付慰问金35万元,发起创建“苏州萤火虫志愿者服务队”,引导爱心人士向外来务工人员捐献生活用品。
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太仓市政协紧贴社会关切,发挥特色优势,开展系列活动,在助力民生改善中彰显了政协的担当作为。
城厢镇政协工委组织开展“建设‘四好农村路’ 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协商活动。委员们走访调研了金仓湖现代农业示范区内东林村、万丰村、电站村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座谈会上,委员们听取了村民日常出行、合作社货物运输等相关交通状况。经深入协商,大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加强民生保障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公路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设施,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城厢镇作为太仓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然而,过去的农村公路条件落后,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因此,建设“四好农村路”,不仅是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的需要,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美丽便捷的农村公路,不仅是牵动民生的“神经末梢”,也是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经协商推动,金仓湖现代农业示范片区立足自身产业优势、生态本色与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引领支撑作用,将特色农路与循环农业、人居环境、乡村文旅等相融合,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2024年,该片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案例荣获苏州唯一全国典型案例。
寻求农文旅融合“新亮点”
璜泾镇政协工委举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协商议事活动。长江林场探险公园位于璜泾镇新海村,是集长江景观、林场探险、住宿餐饮、户外露营、水上运动、攀岩拓展、室内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文旅项目。
会前,参会人员调研了长江林场探险公园。座谈会上,运营方详细介绍了项目建设情况。随后,委员们结合调研情况和专业特长,对项目建设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大家经过深入协商讨论,就电线巡护、客流管控、宣传引导、业态联动等达成了共识。
“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做好造园造景文章,确保功能与景观实现有机融合。”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加强项目投入,做好日常养护、提档升级、安全保障等工作,确保应急救援及时到位。要用好历史文化元素,将文化内涵融入公园的每一个角落,打响特色文旅品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重大文化工程和民生工程。长江文化具有强大的创新基因和包容特质,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应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融入现代元素,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通过本次协商议事,切实推动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充分满足了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提升文化繁荣“软实力”
陆渡街道政协工委组织“非遗传承,文化惠民”主题活动,积极发挥政协委员专长,将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助力提升居民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陆渡街道政协工委引导委员从自身专长出发,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剪纸、江南丝竹、灶头画、麦秆画、毛猴制作、京剧脸谱、兔子帽制作、木雕和扎染等非遗文化的宣传推广,吸引大量群众积极参与。非遗文化项目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的桥梁,为辖区群众提供了学习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平台,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在娄江新城开发建设中实现有机融合。
委员们通过言传身教,让基层群众零距离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扎实推动了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