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西)“您好,我是××公司客户经理,跟××银行有合作,现在有一款贷款产品特别适合您。”日前,年轻的创业者小陈收到这样一条短信。这个短信引起了小陈的警惕,她特地咨询了太仓农行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小陈,日常生活中要谨防中介办贷四大陷阱。
据悉,陷阱一是冒充银行官方渠道。工作人员表示,中国农业银行不会与贷款中介建立合作,如有贷款需求,请咨询农业银行各网点或通过银行官方App查询办理。
陷阱二为代销不良征信记录。有些中介会告诉消费者“我们有内部通道,能帮你消除不良征信记录,迅速放款”。我国征信由监管机构统一监督管理,只有上报征信机构才能修改、更正,且相关程序极为严格,不存在对征信进行“洗白”的可能。银行对逾期征信的审核有严格标准,在其他条件均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少数非恶意小额逾期,一般不会对贷款办理产生决定性影响。
陷阱三,巧立名目乱收费。非法贷款中介往往先以低手续费吸引借款人,但在实际办理过程中以各种名目收取不合法费用,迫使借款人掉入融资陷阱。“切记,中国农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不会委托任何贷款中介,不收取手续费用。”太仓农行相关负责人强调。
陷阱四,伪造办贷材料。借款人应警惕向无关账户转账的要求,对以“刷流水”“走账”为由伪造贷款材料、规避资金监管等转账行为应当拒绝,严格把控资金风险。
太仓农行工作人员提醒,拒绝不法中介虚假宣传,警惕资金损失风险;远离非法中介,防范信息泄露和违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