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子遭隐翅虫袭击眼皮腐烂”登上了热搜。起因是一女子眼部落入一只隐翅虫,第二天发现眼皮脓肿烧伤。
隐翅虫,也有人叫它青腰虫、飞蚂蚁,是昆虫界的“小网红”。别看它身材小、不起眼,大多只有7~13毫米长,但它们体内含pH值1~2的酸性液体。这已经属于强酸的范围了,和普通浓度盐酸的pH值差不多,人类皮肤一旦接触,则容易导致溃烂。
每年6月至9月的雨后,是隐翅虫的活跃期。它们在有杂草、潮湿的地方生存,天气越热,活动越频繁。它们最喜欢飞到光亮的地方去,光线越强,就越容易把它招来,尤其到了晚上,在房间里绕着灯光飞不停。
专家介绍,隐翅虫的虫体各段都含有强酸性质的毒素,夜间飞进房间落在人体表面分泌毒汁,或虫体被拍碎后释放出毒液,2~4小时即可引起皮炎,这也叫“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停落在身上不要紧张,轻轻吹走就好了,切忌拍打。即便不幸中招,也不要过于惊慌,应及时就医。
预防隐翅虫最有效的办法是,关好房间的纱门纱窗,防止它进入室内。普通的花露水对隐翅虫是无效的,但是驱蚊剂对它起作用。
夏季毒虫活跃,被叮咬后易感染多种疾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平时要注意少去草地、丛林等地,家居环境要保持卫生、干燥、通风,若被蚊虫叮咬,要及时采取相应举措,若未得到缓解,应及时就医。
(来源:江苏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