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朋 通讯员 娄司宣
张乔是娄东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好阿姨”调解工作室专职人民调解员,也是市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人民陪审员。
张乔退休后将调解室作为自己的新阵地,集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讲于一处,凭着满腔热情,成功调处了许多疑难矛盾纠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深入细致
真情为民解“薪”结
张乔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调解为人民”的使命和担当,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化解每一起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当事人边某某(化名)等多名保洁员受雇从事一楼盘清洁服务工作,但该公司未按口头约定支付其当月的劳务费,且项目结束后一直无法与项目负责人取得联系,因保洁员都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他们来到娄东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寻求帮助。张乔第一时间联系保洁公司项目负责人了解情况,知晓公司拖欠劳务费的原因是项目验收完成后物业公司未将投标保证金按约退还。
在此情况下,张乔积极与三方沟通,细致分析他们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通过耐心劝导,最终物业公司同意履行合同约定,在一个月内退还保洁公司项目投标保证金,保洁公司也当场发放拖欠保洁员的劳务费,三方成功签署调解协议,拿到劳务费的保洁员们向张乔连连道谢。
善于分析
准确突破促理解
面对各类矛盾纠纷,张乔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用心、用情调解好每一起案件,服务好每一位当事人。
当事人郁某某(化名)在某建设工地宿舍内突感不适晕厥,舍友虽及时拨打120将其送至医院进行抢救,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生命。郁某某过世后,其妻子、子女及亲属赶到郁某某所在公司工地,认为该情况属于工亡,并提出了较大额度的赔偿要求,公司代表则认为该情况不能定性为工亡,只能给予一些人道主义补助。双方自行协商多次,都未能达成一致。
张乔接到信息后,第一时间介入,死者家属与公司代表因对最终金额意见差距较大,很难进行有效沟通,于是张乔采取“背靠背”的方式耐心劝导。在一番劝导后,家属方冷静下来,随后张乔向家属方讲解了有关工亡认定的条件,对照条件引导家属理性判断事实。在统一了家属方和公司方对事实的认定后,张乔又向公司方提出一些合理补助要求。最终经过两天调处,双方达成一致,签署调解协议,并对张乔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
不断学习
打铁必须自身硬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调解员,张乔始终不忘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仅认真研读民法典等法律书籍,而且在调解纠纷时,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她深知群众学法、懂法、用法的重要性,主动充当普法宣传员,把普法宣传作为常态化工作开展,紧抓法治教育,向当事人明法析理,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效果。
2023年,张乔所属的“好阿姨”调解工作室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7件,线上解纷工作累计答复社区咨询超200次。张乔获得“2021年度苏州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苏州市三级人民调解员”“太仓市巾帼平安志愿者”“太仓市专家型人民调解员信息库成员”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