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西)日前,市民刘女士接到了一个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她最近有没有贷款需求,声称现在贷款利率有优惠,最低3.8%。刘女士表示自己已经有房贷了,还能再办贷款吗?对方表示可以帮刘女士把商品房贷款转换成经营贷款,可以将年利率降到3.8%。以500万元的房贷为例,10年还贷周期,可为她节省100万元的利息。
刘女士一琢磨,她现在还有400多万元的房贷要还,按照这么算,能省下不少钱,有些心动的刘女士便询问对方如何办理。对方表示,他们先垫资帮她把房贷结清,变成全款买房,然后再将房产抵押给银行,经过这一套操作,她的贷款的年化利率就可以降到3.8%了。
刘女士考虑再三,还是打算先到太仓农行咨询,再考虑办不办。太仓农行工作人员告诉她,这实际上是“不法贷款中介”,诈骗分子会谎称是银行工作人员,博取受骗人信任,隐瞒不利信息。“违规转贷背后隐藏着巨大风险。”工作人员解释说,很多人的资质、条件原本不符合银行信用贷、经营贷的放款条件,但在“不法分子”的包装下,通过提供假资质、假材料等方式,骗取相应贷款,给银行造成坏账,可能涉嫌骗取贷款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构成骗取贷款罪,银行可通过司法机关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另外,工作人员提醒道,对于消费者而言,看似利息更优惠了,其实却隐藏着高额收费陷阱,消费者的综合成本实际可能超过银行房贷利率。要谨防“不法贷款中介”诱导,不轻信自称某金融机构的陌生来电,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避免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