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雪苗
2023年,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片区化规划全域覆盖,金仓湖现代农业示范片区加快建设。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新建、提档高标准农田 1.88 万亩。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改革,入选省级数字乡村试点。东林村“四个一” 生态循环模式多次获央视新闻报道。探索“连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制定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0万元。
荣誉榜
■获评江苏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第一等次
■获评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
■入选江苏省数字乡村试点
■《政校村联通、农科教融通、职前后贯通:乡村农科人才定制培养的江苏模式》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入选江苏省级农药化肥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试点
■获评江苏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数说2023
◆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7个,完成投资6.02亿元。
◆ 新建、提档高标准农田1.88万亩。
◆ 建设部、省级千亩以上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4.75万亩。
◆实现粮食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
◆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0.55%。
◆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0.61%、化肥使用量同比减少0.79%。
◆建成苏州市级特色康居乡村10个、特色康居示范区1个。
◆新招录农业委培生45名,签约72名。
◆成功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7个。
◆新增乡村医疗互助项目试点板块5个。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精准滴灌
一是抓“产业提质”,彰显实干合力。完成“1+1+3+6”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规划编制工作,实现片区行政村规划编制全覆盖,实施重点项目82个,完成投资128.5亿元。重点建设跨镇域占地4.9万亩的金仓湖现代农业示范片区,基本完成优质水稻科技示范基地等4个项目建设。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7个,完成投资6.02亿元,同比增长7%。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东林村)、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线路1条。二是抓“装备提优”,厚植发展潜力。新建、提档高标准农田1.88万亩,落实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1.2万亩。加快推进全域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74万亩。新增省级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1家,获评省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6个,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0.55%。成功入选省级数字乡村试点。三是抓“产能提升”,壮大保供实力。建设部级千亩以上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12个3.4万亩,省级千亩示范片6个1.35万亩。实现粮食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落实生猪稳产保供责任。全年蔬菜面积19.36万亩次。稳定养殖面积1.51万亩。
扩大绿优农业优势
精准发力
一是提质扩面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推广东林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试点布局独溇小海农渔循环、勤力农渔综合种养、璜泾园区粮蔬循环等多种模式,推广复制循环农业模式超1.5万亩。启动“一厂六中心”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载体建设。二是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实施部级化肥减量增效暨“三新”技术集成推广项目,集中连片推广水稻侧深施肥实施面积2万亩,顺利通过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县成果省级验收和国家抽验。粮食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效超91%,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工作,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0.61%、化肥使用量同比减少0.79%。完成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户美丽牧园建设24家。三是全力创优农产品品牌。新申报绿色食品(含续展)49家,新增绿色食品总面积5.25万亩,实现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绿色养殖企业零的突破。首次开展园艺类省级绿优基地创建,培育绿色食品五有规范化企业2家。成功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7个。实施新毛芋艿地理标志保护工程。
加速乡村建设进程
精准突破
一是多形式培育经营主体。新招录农业委培生45名,签约72名;组织定制村干入额遴选,20名委培生入额。评定苏州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1家,6家合作社入围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新晋升苏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二是多渠道壮大集体经济。制定《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新增抱团发展平台5个,新增项目9个。规范集体资产交易,完成交易2569宗、交易额3.17亿元。开展新一轮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帮扶工作,选定帮促村5个,推行市镇两级领导干部双挂钩制度,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东西、南北对口帮扶工作。三是多举措建设和美乡村。积极推广积分制管理,行政村(涉农社区)实现全覆盖,东林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扎实开展乡村医疗互助项目试点工作,新增试点板块5个,实现金仓湖现代农业示范片区、高新区全覆盖。常态化开展“美丽村庄保洁日”系列活动,建成苏州市级特色康居乡村10个、特色康居示范区1个。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精准施策
一是强化农业综合执法,护航农业农村发展。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共安装沿江公共视频41个。深入开展农资打假、种子“双打”、肉羊家禽集中屠宰检疫、“铁牛卫士”农机安全等专项执法和内河水域打非治违等行动。二是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开展种子经营门店植物检疫专项检查、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疫情监测,设立4个监测点。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建立“江苏太仓-上海葛隆”毗邻省际通道检查站联合执法长效机制。三是强化安全监督检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组织渔业和农机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