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雪苗
2023年,沙溪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经济强镇、最美古镇、幸福名镇”目标定位,不断推动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成绩单
2023年沙溪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0.44亿元,分别增长24.8%、23.3%
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6亿元、增长6.1%
位列2023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500强榜单第89位
入选2023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
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书写发展新答卷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完成工业投资31.3亿元、增长16.3%。全镇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38.31亿元、增长4.54%,其中企业利润、利税分别增长68.41%、52.01%,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实际使用外资6001.66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150%。限额以上贸易额67.54亿元、增长19.22%。完成进出口总额5亿美元。
项目引建不断突破。赴欧洲、北京等地进行招商考察,成功举办融资路演、集中签约等活动20余次。新引进注册资金2000万元或300万美元以上项目47个、总投资70.3亿元,增资项目12个、新增注册资金28.6亿元,签约项目90个、总投资154.3亿元,其中,基点生物、瀚诺馨等超亿元项目40个,零一汽车、EQT等超10亿元项目6个。总投资151.8亿元的28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超100%,平谦装备智造产业园等9个项目已投产,芯溪产业园等6个项目已竣工。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32个,完成智能制造诊断企业25家、中小企业生产要素数字化采集7家。久本机械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85家。2家企业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2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华益美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思睿观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安佑集团获评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新增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3家、瞪羚企业9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示范智能车间3个。获评太仓市级及以上各类人才计划17人,其中国家级人才2人。新增有效发明专利135件,累计达1106件。
激活经济新动能
全力建设产业创新集群
生物医药步入“快车道”。新注册生物医药及相关项目142个,签约项目68个,总投资7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省药监局苏州检查分局常态化开展业务对接服务活动,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发展联盟办公室等机构揭牌成立,太仓生物医药(上海)创新飞地投入运营。园区两家大院大所思萃免疫所、临床药理所正式开业,思萃临床药理所获评苏州市新型研发机构。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器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获评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2023年度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5强等荣誉。
文旅产业迸发“新活力”。加速建设“七浦运河文旅带”,沙溪古镇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水韵江苏 长江百景”、游客中心获得首届太仓金帆奖。香塘野邻露营村获评全国金选旅行住宿奖、省乡村旅游业态创新示范项目、获批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香塘村获评苏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精品村。新桥、安里街等5个地名纳入苏州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庄西村获评苏州市传统村落。七浦水岸文旅商业街区举办开工仪式,沙溪古镇沿河沿街景观亮化工程、橄榄岛风貌提升项目(二期)竣工投用。承办第七届太仓市乡村旅游节开幕式,成功开展“舒心夜沙溪、古镇嘉年华”等促进消费和节庆活动8场。全镇接待游客170万人次,其中春节假期超12万人次、五一假期超16万人次、中秋国庆假期超20万人次,屡创历史新高。
营商环境打造“强引擎”。在全市率先成立镇级企业服务中心,横向打破部门壁垒、纵向下沉企业一线,累计汇总招商数据超500条,走访企业247家,协调处理企业诉求166件,整合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信息275条,统筹产业载体25个,汇总涉企巡查记录4235条。全方位破解“用工难”,与开封市杞县、信阳市固始县等地签订劳务合作框架协议。深化商事登记便利化改革,企业开办各环节累计8小时内办结率100%,发放全市首张民宿行业许可证。深耕“助企服务专窗”建设,编制实施生物医药、农文旅行业审批服务手册。五经普高质量开展。
打造宜居新样板
全力加快城乡融合步伐
加速推进城镇规划建设。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完成产业用地原地更新154亩。镇区配套不断完善,完成政府投资建设类项目110个、总投资2亿元,溪亭商业中心、九年一贯制学校等项目加速建设,项桥中心线南延、洞星路等5条道路实现通车,604省道沙溪段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已进场。获评苏州市“特色小城镇”。
高效落实城镇精细管理。违建治理纵深推进,拆除违建图斑1013块、面积超26万平方米,沙东社区成功创建“无违社区”。建成“城商协作”样板道路3条、覆盖商户400家。完成沙东农贸市场搬迁,沙东市集入选苏州市文明菜场。打造“星火映绿 绣美沙溪”垃圾分类品牌,获评苏州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示范单位,韵湖豪庭获评苏州市垃圾分类五星小区。长寿路店招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南院路口袋公园竣工投用,中市街、印溪湿地公园入选太仓市“席地而坐”城市客厅。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档升级高标准农田6650.85亩,水稻、小麦粮食产量超42万吨,中溪食品获评农业农村部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示范企业。创新“三位一体”长效管护模式,获评全市首个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苏州市首批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先进镇,香塘村获评首批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半泾村获评苏州市特色精品乡村。新增苏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太仓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7家,福田家庭农场获评省“百佳家庭农场”称号。
不断厚植田园生态底色。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39个,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3.2%,PM2.5和臭氧平均浓度分别为27微克/立方米和163微克/立方米。17个高质量发展水环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82.4%。完成冬春水利河道整治34.8公里,建设生态河道4条、幸福河湖20条,完成劣V类河道销号5条、整治2条。常态化开展“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纳入重点管理点位123个、完成整治41家。获评省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苏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描绘幸福新篇章
全力抓好民生事业保障
里公园获评省最美乡村健身公园。
提升富民增收成效。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开展常态化招聘会72场、进场企业230家,累计提供岗位4022个次。推进社保扩面提质,新增社保开户400户、缴纳社保总人数3.27万人。稳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新增公积金开户430家、新增缴纳987人。为5644名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对192户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发放尊老金1870.9万元。发布“融创‘溪’望”社会救助品牌,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961.3万元,提供集中特困人员生活保障金115.1万元。提档升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发放各类双拥慰问金412万元。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处置联动案件4.3万件,处置率达99.99%、满意度达98.29%。创新打造“信溪通”信访处置模式,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获评省级“人民满意窗口”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先进单位。高效运转“矛调分中心”“矛调工作站”,调处矛盾纠纷2728件、调处成功率98.75%。承办苏州市“法治小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半泾村、中荷村获评苏州市首批“枫桥式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扎实做好根治欠薪工作,获评苏州市劳动关系和谐乡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获评苏州市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沙溪仲裁庭获评苏州市劳动人事争议示范巡回仲裁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行动,发现隐患2154处、整改隐患1926处,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21件。突出抓好城镇燃气安全管理工作,完成“瓶改管”“瓶改电”改造51家。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总投资7.4亿元的8大类民生实事基本完成,直塘卫生院、归庄残疾人之家新建等项目已投用,河南街老旧小区改造(二期)、归庄幼儿园翻建等项目已完工。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春风行动,组织戏曲进乡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等活动358场次。成功举办首届沙溪镇全民健身运动会,太星村幸福
展现务实新作风
全力提升政府履职效能
依法行政规范示范。不断提升政府依法履职能力,承办苏州市委依法治市办立法起草调研座谈会,开展镇长办公会学法12次。切实助推“两降一升”工作,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始终保持100%。丰富提升“印溪蓝盾”执法服务品牌,处理行政处罚案件4282起。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平台全年发布政务信息1446条,获评苏州市政务公开工作先进集体。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复市人大、政协交办建议、议案5件和镇人大代表建议24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加强数字政府建设,集成指挥中心获评2023年电子信息数字政府行业年度优秀解决方案。获评首批“苏州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服务惠民提速提质。着力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进170项政务服务事项向村(社区)便民服务站集中。加快基层医保“就近办”“规范办”“贴心办”,获评“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建设单位。全面实行“不见面”交易服务,节约各级资金430万元。深化“一件事”集成改革,41个“一件事”持续扩大“就近可办”范围,累计受理并办结事项2625件。认真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国家标准试点,综合好评率达99.99%。
作风建设走深走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扎实做好“千村万企、千家万户”大走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配合做好省委巡视及反馈问题整改。坚持常态化过“紧日子”,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成立国有企业管理领导小组,强化国资国企领导。对15家单位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切实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