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志婷
自从家住城厢镇南区社区新民村小区的王美珍成为社区微网格员后,这个平时不怕麻烦的人,找起“麻烦”来更起劲了。楼上漏水了、邻里闹矛盾了,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王美珍就能找到困扰居民生活的“烦心事”“麻烦事”。对于这些“麻烦”,王美珍总是第一时间介入解决,解决不了的,她就做好记录,及时上报给社区网格员。
多问、多听、多看,服务联系好群众——这渐渐成了像王美珍一样的微网格员的习惯。而这一习惯的养成,源自太仓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的“精网微格”工程,通过“微小化”划分网格、“精细化”统筹管理、“精准化”服务群众,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让居民幸福“满格”。
细分网格
汇聚守护平安“一股合力”
“楼上有人从窗口扔垃圾,不仅又脏又臭,还有可能伤到人!”日前,家住娄东街道景瑞社区的微网格员发现自家住的小区存在高空抛物问题,于是向社区网格员反映。
得知情况后,网格员立马联动社区、物业、公安等力量,前往现场查看。为尽快解决问题,微网格员们深入走访,了解情况并收集居民意见。通过前期意见收集、召开协商会等方式,最终决定引入科技力量,在小区内的8幢高楼周围安装高空抛物监控系统,有力遏制了高空抛物现象。
近年来,我市创新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将全市划分为592个网格,通过网格化治理赋能城市精细管理。网格不大,却工作繁杂。为进一步缩短网格工作半径,提升网格管理服务“颗粒度”,2022年以来,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又在全市范围内探索推进“小网格 微治理”模式,根据地理位置、居民户数、产业布局、治理难度等客观因素,将592个网格进一步细分为7249个微网格。
坚持以“党建”带“网建”,我市积极吸纳各行业、各领域党员,就近参与“微网格”工作,优选热心公益事业的社区居民、物业管理员、快递员、外卖员加入微网格员队伍,再从微网格员中择优选聘微网格长,以微网格为链接,撬动多元力量,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
源头化解
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
“小区设施坏了、邻里有矛盾了,找网格长。多亏了他们,现在生活上有啥问题,只要在群里一反馈,很快就能解决!”69岁的顾敏拿出手机翻开小区的聊天记录,开心地说。
当前,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呈现“主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诉求复杂化”的特点。这时,人熟、地熟、事熟的微网格员们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教新城一小区住户装修时噪声扰民,微网格员及时联动网格员开展装修前置服务,不仅避免了邻里矛盾,还保障了房屋施工安全;城厢镇梅园社区老小区改造时,住户和施工队起了纠纷,经微网格员多次协商,损失赔付意见达成一致……
“许多看似很小的事情,一旦调解不及时或处理不当,都有可能激化矛盾。”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副主任朱俊说。为此,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融合“微网格+调解+源头治理”,着力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一线。
在配齐配强微网格力量的同时,我市制定了10条微网格职责清单,引导微网格员做到重点隐患、矛盾线索、热点诉求必报,外来人口、空巢老人、特殊群体必访,太仓“网格学校”“网格云校”常态化对微网格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微网格员业务能力。通过“太融e”APP,我市开发微网格工作模块,建立“统一采集-分类梳理-逐级分流-按责转办”的流程体系,鼓励微网格员自主协调处理,处理不了的上报平台流转闭环,助力微网格工作全平台、全流程运作,让矛盾纠纷可解可控。
精准服务
点燃共建共治“一腔热情”
陆渡街道横沥佳苑小区是一个拆迁安置小区,常住人口约5500人,共配有2个网格员和56个微网格员。此前,经过网格聚力、民主协商议事,最终小区新上线了30个充电桩,让居民的新能源汽车有了“归宿”。
据了解,每隔一段时间,微网格员们就会深入各自网格,通过“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动态了解群众“微需求”。城厢镇新毛社区屋檐瓦片掉落,修葺方案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治理;娄东街道大庆锦绣新城小区自主更新期间,微网格员们带头示范,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共建共治,推动小区焕新升级……依托微网格员队伍,我市及时掌握群众所需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网格服务工作,在实现精准服务的同时,激发了群众共建共治热情。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深化新时代“精网微格”工作,切实提高网格化治理精细化水平,持续绘就网格的平安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