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阚亚方)路面坑洼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以往路面坑洼修补完后,经过雨天淋、晴天晒,短期内会再次“复发”,存在安全隐患。最近,市城管局联合属地部门在新农路上试点采用新型材料,对该路段沥青路面进行零星修补,最大程度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方便市民出行。
新农路长2400米、宽10米,两侧为厂区,日常通行重型车辆较多,导致沥青路面坑洼,对市民的出行造成了较大影响。“在日常道路养护过程中,大面积沥青路面修复采用热沥青修补,因沥青采购比较困难,所以小面积的零星坑洼一般采用冷沥青修补,但冷沥青修补不是特别坚固,修完后经过车辆反复碾压,1至2个月内往往会再次出现坑洼,且这两种沥青材料雨天施工会影响修补质量。”市城管局市政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新农路路面修补过程中,市城管局市政处联合属地城厢镇采用目前市场上新推出的水固化反应型高强度路面修复材料(WHA)作为零星坑洞修补材料,该新型材料可用于各级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快速成型、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同时不受气温、天气限制,可以在雨天施工且不影响施工质量。
据了解,如今新农路试点已经2个月,未发现明显变形、破损坑洼,整体试点效果较好。接下来,市城管局市政处将联合娄东街道继续扩大该新型材料的应用范围,进一步解决沥青路面反复坑洼问题,提高主城核心区道路的养护维修水平。
此外,城厢镇按照市城管局推进精细化管养的要求,在新建的支一路上试点无机高强合物现浇盲道施工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砖类型盲道,无机高强合物现浇盲道施工技术可在透水混凝土路面成型后直接施工,避免二次摊铺,施工较为便捷,且外形美观,粘附性和强度较高。”市城管局市政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技术只需要填筑盲道料浆、干燥固化便可成型,施工周期短,大大降低了路面施工成本和材料损耗,且颜色可以随意改变,与道路景观融为一体。
这些是市城管局采用新技术落实科学、高效、精细养护的缩影。为不断提升现代化道路养护作业能力,近年来,市城管局充分发挥职能,协同属地共同做好道路通畅保障工作,积极探索、试点道路养护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融入了防沉降井盖、智慧路灯等新工艺,进一步提升我市市政设施水平。接下来,市城管局还将继续协同属地在保障日常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再提升、再巩固,力争为过往行人、车辆提供安全舒适的通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