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晨晨
近两年,在市一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肥胖儿童中,约400名是单纯性肥胖,不少已有肥胖并发症。为此,市一院近日组织开展了首届肥胖儿童减重活动。
本次活动针对4~14岁的肥胖儿童,报名后,相关营养专家开展科普讲座,手把手指导孩子科学减重。期间,为孩子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值,了解其肥胖程度,根据轻、中、重的肥胖程度进行分类管理干预。通过饮食、运动、心理、行为的日常管理,个性化减重,以28 天为一个训练周期,4周后进行复诊。
不良生活饮食习惯
更容易导致儿童肥胖
开学读六年级的小张体重已经达到了66公斤,平时喜欢吃甜点、油炸类等食物,还喜欢“宅”在家中,不爱运动。家长给他报名了这次减重活动。经体重指数(BMI)检测,小张的指数超过28,达到肥胖程度。负责该减重活动的市一院儿科主治医师王丽芳表示,小张长期以来的生活、饮食习惯不是很科学,饮食以高热量食物居多,加上性格内向不爱外出,运动量少,因此导致肥胖。
其实,在临床上,这样的“小胖墩”还不少。王丽芳说:“‘小胖墩’都有一个共性,基本上都有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缺乏运动,饮食不合理,高热量及含糖饮料摄入过多。”
据了解,儿童是否超重,超重到何种程度,可通过体重指数(BMI)来判断,BMI=体重÷高^2。儿童与成人体重指数计算方式一样,但标准并不相同。儿童及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年龄段BMI变化较大,需要采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BMI判定标准,具体判定标准可参考国家卫生行业标准:《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WS/T 423-2022)和《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WS/T 586-2018)。
三餐搭配要合理
家长定期监测孩子体重
王丽芳表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胖一点没关系,这是不正确的。肥胖儿童的身心都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出现糖尿病、脂肪肝等。有的肥胖儿童会因为身材不美观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烦恼,有的晚上睡眠时会出现呼吸暂停,还有的儿童虽然与同龄人相比又高又胖,但是骨龄明显超前,最终身高偏矮。因此,针对肥胖儿童需要尽早干预,科学减重。
不过,儿童减重计划不能照搬成年人的方式,不能随意节食,充足的营养才能保证正常生长发育,应该调整和优化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食。此外,孩子的意愿很关键,王丽芳建议采用比较温和快乐的膳食运动干预方式,孩子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有利于建立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能尽量避免体重反弹。
记者了解到,肥胖儿童,尤其是重度肥胖的儿童,应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但不宜过度运动,应以运动后感觉轻松、愉快为原则。建议选择慢跑、快走、打球、游泳等有氧运动,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身体能耐受即可。同时,家长要定期监测孩子体重,对已经肥胖和潜在肥胖的孩子进行包括饮食调整、运动处方、行为改善、追踪监测和临床治疗在内的综合性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