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要闻·综合
上一期3   4下一期  
开展专题协商议事活动~~~
荒废果园成“农学院”~~~
~~~我市掀起“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热潮
~~~
水运市场需求旺~~~
开展安全专项培训~~~
~~~
返回太仓日报
2023年04月17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慧眼”识“麦” 精准防“未病”

  

  

  □本报记者  顾雪苗

  

  眼下正值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我市采用“人工+智慧眼”的方式,为小麦病虫害防控提供了更加精准的依据。

  在城厢镇万丰村一块农田里,有一个不起眼的装置竖立在田间,这就是赤霉病测报“智慧眼”。整个仪器高1米左右,由一根不锈钢金属作支柱,上面分别配有数据发射器盒与太阳能板。别看是小装置,却蕴含高科技,这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队研发,利用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开发的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

  该设备于2015年安装,在2021年进行了技术升级,以太阳能为动力,实时采集和发送田间温度、叶片湿度、光照强度等方面的数据。植保人员将当地的天气、田间调查赤霉病菌源量、小麦抽穗期等数据一并上传到后台,经系统计算,就能自动判断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相关人员能够随时进入系统查看有关实时信息。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周子骥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数据积累,该系统建立了小麦赤霉病机理模型和经验模型,如今,智能化测报与植保人工测报吻合度超80%,具有实际指导价值,“多年来,我们赤霉病防治立足两次用药,通过智能化测报和人工测报相结合,提高赤霉病预测的精准度,为是否需要二次用药提供判断依据”。

  周子骥提醒,今年的气候条件、菌源数量、小麦品种等都达到了赤霉病大流行的条件,各大农场要立足两次用药,第一次做到扬花一块用药一块,药后5天~7天进行第二次防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新闻·时事
   第04版:周刊·金融
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村校共建盘活闲置资源
国家安全关乎你我
探索大自然
杨林船闸 满负荷运转
提升粉尘涉爆企业安全
“慧眼”识“麦” 精准防“未病”
太仓日报要闻·综合02“慧眼”识“麦” 精准防“未病” 2023-04-17 2 2023年04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