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荫
江南水乡,河多、桥多、巷多。
周家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巷,坐落于璜泾镇王秀村29村民小组。
走进周家巷,迎面而来的是个“口袋公园”,面积约两亩大小,一块石头上刻有“周家巷”三个大字。这里有健身器材、休憩桌椅,四周遍植树木,香樟、桂花、榉木、紫竹、枣树、黄杨、罗汉松……俱枝繁叶茂。山茶、杜鹃等花卉,遍地开放。
周家巷前坐落着一条木栈桥走廊,直通前面的观鱼塘,当地人称之为“青鱼潭”。这里地势低,排水不畅,一到下雨便会积水,老百姓出行很不方便。于是,新建改建农房时,在木栈桥下铺设了一条疏浚管道,由此老百姓再无洪涝之虞。
周家巷,老周的家乡。老周,名叫周建平,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家,他孝待家族长辈,热心社会公益。在周家巷人的眼中,老周是他们的骄傲,也是他们教育子女成才的榜样。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周围农民开始在原宅基上翻建新房,到处是插着红旗的小工地。老周是个明白人,利用这次家家户户的翻建,一并改善村庄面貌。老祖宗留下的巷道格局,成为周家巷翻建住宅的坐标。
在周家巷的建设中,公共部位、公共空间的打造,老周舍得出资花钱。老周说,他是巷上第一个新建房屋的,在建造时与周氏大家族的成员们一起商量,统一建造风格,各家各户不砌围墙,“口袋公园”、巷道路旁的植树以及亭台、长廊的建造都由他掏钱资助。回馈家乡,老周不遗余力。
漫步周家巷,只见宅前一条黑色道路,南北走向,道路的外侧是一排桂树;屋后,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流,各家各户的石驳岸上,还留存了几座石砌的水桥。
这里的人家,房屋的外观、高度基本统一,朝西南走向,有三层楼的,也有两层半的。与其他新建农房不同的是,各家各户之间没有围墙阻拦,看上去视野非常开阔,可从第一家一直望到最后一家。
周家巷,一条原生态的自然巷带,11户人家呈一条直线带状分布。这11户人家何以能够一致地聚拢,还得走进周家巷亭间长廊,去揭开其中的奥妙。
提起修缮家谱,老周说道,现在的人很忙碌,生活节奏也快。人家之间,老少之间,几乎隔绝。小的不知道老的,老的不认识小的,也就是说,你从哪里来?想往何处去?一路上有何人陪伴?都是一脸迷茫。
不用说这些哲学上的问题,就是日常生活的处世,还得要知道亲戚长辈、家族家风,这样才能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长,走得远。于是,他有了修缮家谱的念头。经过多年的打听、拜访、查阅,老周终于画出了周家巷祖上老宅的分布格局,并整理出《岁月如歌》周家巷周氏家族的族谱。
如今,《岁月如歌》就悬挂于亭间的长廊上。人们常在这里走走、看看、聊聊,回溯过往,共叙家常。
周氏是个大家族,绵延不绝,遍布神州。据老周考证,周家巷的周氏一族是从汝南分支出来的。岁月沧桑,老周虽只能挖掘整理出上几辈家族人的信息,但终究是完成了传承绵延家风的夙愿。
《岁月如歌》内容丰富,承上启下,以周家巷周氏家族为重点记载,有前言、宗谱记载、周巷家谱、周氏家训、世纪寿星、高寿老人、学业生涯、择业生涯等内容,由上几辈的5户人家绵延出如今的11户,看到了周氏今人的分布概况。
美丽村庄的建设,绵延家风的润泽,周家巷,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巷道,在绿黄变奏的娄东田野上熠熠生辉。老少和睦,家族兴旺,4户人家还挂上了“美丽庭院”的牌子。如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老周觉得还有很多事可做、要做,这是老周的初衷,也是周家巷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