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西
近年来,随着咖啡文化的盛行,太仓的咖啡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一批爱喝咖啡的市民。早上来一杯美式去水肿,下午来一杯拿铁提提神,夜晚或周末在咖啡馆小聚,成为太仓人尤其是年轻人感受悠闲生活的重要途径。
“咖啡星人”的执著
85后女生甜甜对咖啡爱得深沉,她已经有22年的“咖啡龄”了,喜欢的咖啡有美式、拿铁、卡布奇诺、摩卡。“年纪大了,喝咖啡的频率降低了,但还是保持每天一杯的量。”甜甜告诉记者,她在咖啡店每周消费50元左右,上班时主要泡挂耳咖啡、冻干咖啡和速溶咖啡,每个月的支出在150元~200元。“总计每月消费在400元左右。以前还会花大几千买豆子和机器自己磨豆子冲泡,现在不热衷自己动手了。太仓咖啡店那么多,竞争激烈,咖啡的味道提升了,价格也下去了,造福了我们这些爱喝咖啡的人。”甜甜说。
静静坦言自己就是“咖啡星人”,“原来一天至少喝两三杯咖啡,最喜欢澳白、拿铁。现在因为健康原因,医生建议不要摄入咖啡因,只能偶尔喝一杯了。”静静说,她图方便不会自己磨豆子冲泡咖啡,一般是去咖啡店买,懒得去的时候就喝挂耳咖啡,也尝试过锁鲜咖啡液等,“咖啡店一杯20多元,买挂耳会便宜很多。以前喝得多,每月得花大几百,现在花在咖啡上的钱不多了。”
“我大概在三四年前开始就特别热衷于咖啡,基本每天1~2杯,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可以说‘我的血管里流淌的都是咖啡’。”丹丹说,她消费咖啡的途径主要是在咖啡店购买和自己在家做。丹丹喜欢用咖啡机给自己做一杯意式,或者用手摇磨豆机等做手冲喝。在咖啡的花费上,丹丹认为自己还是挺舍得花钱的,“豆子买过一百克八九百元的,咖啡机和磨豆机大概花了两三千元,手冲用的手摇磨豆器花了2000多元。”丹丹表示,自己每月喝咖啡的开销在1000元左右,她认为咖啡已经成为自己的生活必需品。
米米是一个追求性价比的咖啡爱好者,她追求的是既能喝到咖啡又能少花钱,所以她消费咖啡的主要途径就是购买速溶咖啡。“我的工作是脑力劳动,因此喝咖啡主要是为了提神,每天喝1~2杯,速溶咖啡就足够了。”米米买的速溶咖啡一盒40多元,内装30条咖啡,平均下来1元多一条。“碰上优惠折扣还能更便宜,我经常囤好两盒慢慢喝。”
咖啡消费在太兴盛
米米认为,太仓咖啡消费的兴盛,是迎合了有需求的客户,“很多人都习惯每天喝一杯咖啡‘续命’,这必然会催育这个市场的成长。”
在甜甜看来,她乐于见到咖啡消费在太仓的兴盛,良性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逛街随便逛到哪都能喝到味道很棒的咖啡。甜甜说:“现在太仓的咖啡店大火,我会和闺蜜一起去探店,也会经常去钟意的店消费。希望开咖啡店的店主们不断提升出品质量。”同样的,静静也希望太仓有更多好的咖啡店出现:“不仅是喝咖啡的选择多了,周末休闲、朋友小聚的场所也多了。一座城市有了各种咖啡店,就意味着这座城市拥有了更多年轻人,有了更多活力。”
“很多人喝咖啡也许注重的是咖啡店的环境,并不在意咖啡本身,我可能更偏向于寻求一家专注于咖啡出品质量的店,因为从烘焙到磨豆再到萃取等,每个过程都会让最终呈现的咖啡品质有所差别。”丹丹说,很开心现在太仓也有很多专注于追求纯粹咖啡品质和传递咖啡文化的店,走进这样的店,不仅仅是品尝一杯美味的咖啡,更是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感受生活放慢脚步后的松弛和舒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