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走村看变化)
□本报见习记者 顾嘉乐/文 闵王恺文/图
与璜泾镇永乐村村民委员会一路之隔的,是村里竣工投用不久的海棠邻里驿站。进门口摆放着一个意见收集牌,上面罗列了永乐村理想关键词,村民们可以在认同的关键词下粘上一个橙色贴纸。“适老”“共享”“互动”“邻里和睦”是大家一起为永乐村贴上的标签。
近年来,以“永攀高峰、乐展红途”党建品牌为抓手,永乐村探索了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4年内先后拿下了全国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这份“全国成绩单”展现了永乐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不俗底气与实力。
不仅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
永乐村总人口3164人,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超40%,养老服务工作是村里的一大特色。
永乐村由原先的永乐、利华、荷花三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7.03平方公里,建有3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率先在市内实现片区全覆盖。利华日照中心与颇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南池特色康居点仅一路之隔,可以坐看美景。去年7月,该日照中心完成提档升级,功能更加完善,成为周边老年村民茶余饭后消遣聊天的“幸福驿站”。
如今,村里年满80岁的老人均可享受居家养老服务,服务率超9成。就在今年,永乐村还引入了智慧养老设施,免费为村里80岁以上独居、失能、失智、低保、优抚等老年群体共计294人入户安装智能床垫、智能水表,24小时联网监护老年人健康,用智能技术直击养老痛点。
不仅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以“品良工作室”为代表,永乐村组建了一支“老骥追梦”志愿服务队,凝聚了29位“五老”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在书画、文艺、少儿劳动等活动中,让退休老人实现自我价值。此外,村里还成立了“银龄”互助小组,以片为单位,通过开展精神文化生活,对空巢、独居、孤寡老人进行生活上的关心和精神上的慰藉。3个日照中心分别推出了园艺种植、香包缝制以及点心烘焙等特色活动,以老年人的爱好为出发点,通过活动帮助老年人调节自我情绪,实现自我满足。
物质文明更上台阶 精神文明处处开花
养老问题是社会问题,也直接考验着基层农村的自治能力和经济实力。
永乐村党委书记朱雪琴告诉记者:“我们适老化改造、养老服务以及智慧设施的费用,一部分来源于村里和民政补贴,‘乐意’公益金也资助了不少。”她介绍,永乐村中小企业很多,2014年,通过村企共建,村里联合了5位企业家共同创立“乐意”公益金,8年内,村里越来越多企业加入了进来。起初,这一公益金主要针对优秀学子和困难家庭,今年,养老工作也将纳入其中。截至去年,“乐意”公益金累计奖励优秀学子120余人,发放奖学金107400元;资助困难学生86人,发放助学金77400元;资助困难家庭115户次,发放救助款77100元。
现代农业和村级物业是助推永乐村走上致富路的两个发展极。如今的永乐,高标准农田和林果基地产量提升,四季永乐,瓜果飘香。通过线上线下各类农产品推介、销售活动,“乐鲜生”农副产品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工业区企业拆旧工作持续推进,全方位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60家,盘活工业用地338亩。2021年,永乐村村级总收入18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150元。
“原来永乐村靠土地租金作为村级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经过国土空间全域整治,今年规划200亩的工业用地,打造标准化厂房,作为提高以后村级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朱雪琴表示。
物质文明更上台阶的同时,精神文明也在永乐处处开花。前不久,海棠邻里中心开放,“暖蜂驿站”、共享厨房、直播间、瑜伽教室、阅览室等设施一应俱全,集党建、村民活动、亲子休闲等于一体,成为推动村民自治水平进一步提升的新平台。此外,“一户一档”文明档案、家庭诚信积分工作有序开展,“百姓说事点”“法律明白人”“权力清单”深入推进,法治文化深入人心,志愿活动有声有色。通过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永乐村还将书写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