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朋
推行“委托调解+专家评议”模式,借助专业力量,在高效化解纠纷中作用愈发彰显。近年来,市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构建纠纷委派调解、诉前鉴定、专家评议多元化解机制,取得了显著社会成效。
不久前,市法院收到一封患者家属送来的感谢信,信中表示,“感谢法院委托医调委调解,帮我们化解了难题,快速高效处理了案件。”
此前,80多岁的患者边某(化名)因身体不适至某院急诊科看病,随后住院准备手术,但期间因相关脏器感染而未能进行手术。而后,患者边某突然病故。对此,边某家属认为,医院疏于对患者其他基础疾病采取治疗措施,诊疗行为存在过错。而医院认为,对边某生前各种基础疾病自始至终都依据临床医学规定在进行治疗。对此,太仓市医调委调解员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处理纠纷,并及时向法院说明该情况。
因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家属遂将医院诉至法院。接手该案后,承办法官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依托法院与太仓市医调委建立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此案委托给医调委进行诉中调解。最终,人民调解员根据评议意见制定调解方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该案从委托调解到结案,仅用时3天,通过听取专家评议意见和医调委居中调解,搭建医患双方平等沟通、化解纠纷的桥梁,在情理法统一中化解矛盾纠纷,取得积极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当前,我市构建了多位一体解纷格局。推动构建医调委人民调解、法院依法调处等有序衔接、相互协调的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通过立案前委派调解、立案后委托调解、诉中邀请协同调解等方式,将调解工作贯穿于纠纷化解全过程。建立健全配套保障机制。针对纠纷案情较复杂、专业性较强等特点,建议当事人接受诉讼风险中立评估,引导当事人进行诉前鉴定,安排专人对接纠纷司法确认和跟踪督促协议履行,推动纠纷公正高效化解。积极构建专业解纷队伍。吸纳具有调解经验的“调解能手”担任专职调解员,引入医务工作者、医学专家担任特邀调解员、调解咨询专家和人民陪审员。
高效低成本化解双方纠纷,从源头上减少了进入诉讼的案件数量,减轻了当事人诉讼成本。下阶段,市法院将继续深耕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坚持多元共治、资源整合原则,将调解贯穿纠纷处理全过程,打造“医患心桥”诉源治理品牌,加大对纠纷多元化解方式引导力度,为推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